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思明 《法制与社会》2010,(36):148-15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行政监管"也日渐成为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在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监管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有关行政监管主体的探究就相对更少一些。本文试从行政监管权的角度对行政监管主体进行浅层次分析,并对行政监管主体中的事业单位进行行政法思考。  相似文献   
2.
2020年新年伊始,为有效防控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蔓延,国家启动了中央人民政府层面的多部委协调工作机制平台。疫情期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其中连续多日的信息发布会引起全民普遍关注。在各种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疫情防控的全民关注转换为全民普法的有利契机,是广大普法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治价值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审视现阶段普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普法需要在普法理念、普法内容和普法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型改进,这既涉及到现有普法内容的深刻变革,也涉及到现有普法形式的科学化制度化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思想文化底蕴能够为普法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理念普及提供了必要契机,为党内法规普及观念更新提供了必要切入点,并从宏观、微观、中观角度丰富普法方式整合发展的思路,从而为普法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助力。归根结底,致力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的普法,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导价值观念,必然能够为科学的普法转型提供丰富理论和实践给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伟人是屈指可数的,而周恩来就是其中光辉夺目的一位。他的垂世风范和人格魅力永留人间。抗战时期他在武汉、重庆的斗争实践,给人民留下了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的崇高形象。《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在他的培育和领导下,不论环境多么险恶,都保持了乐观精神和旺盛斗志,成为我们党在国统区的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大义凛然,临危不苟 1938年,周恩来领导《新华日报》坚守到武汉沦陷前的最后一天,才同叶剑英等撤离武汉。武汉各报于10月20日左右都停  相似文献   
5.
整合相关城区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和"信访代理制"、"城管综合执法模式"基础上,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当前社会安全稳定和社会服务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责任化、精细化、综合化、信息化和实效化为基本特征。网格作为新型社会服务管理的载体,诸多行政服务管理事项需要纳入网格,以真正实现精细化、网络化管理的目标。"法律服务进网络"成为深化司法行政服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力量向社区下沉、向网格延伸的同时,法律宣传同样应  相似文献   
6.
影片《开国大典》里有个有趣的细节: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一位外宾时,外宾以为毛泽东和毛润之是两个人,周恩来解释道,我们中国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名,一个是字。毛泽东这时幽默地笑着说:我还有第三个名字,这你们就不知道了。 毛泽东的第三个名字就是毛石山。他在1923年9月28日致林伯渠等的信中说:“此信托人带汉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毛石山,莫写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4页)众所周知,毛泽东又叫毛润之;但他又叫毛石山,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