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1929年1月14日,为了粉碎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队对湘赣边界的联合围剿,毛泽东与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部队约3600人离开井冈山。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在赣南、闽西开辟了新天地.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也随之取得大的飞跃.本文想查明1929年毛泽东在红四军内地位的变动,以及造成变动的主要原因,同时弄清他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变化。1929年4月3日,他在瑞金接到中共中央2月7日来信后,5日写了回信,批评中央“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再次提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曾长期从事党史研究工作。调到省高级法院任职后,很注意把党史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现实服务。本文着重探讨了反腐倡廉保障机制和构建反腐败的德、法双重防范体系,颇有独到之处和理论深度。原文一万多字,本刊因篇幅所限,作了较大压缩,现刊发如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任何科学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形成,都  相似文献   
5.
法制与法治     
“法制”与“法治”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后者指的是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治理国家。后者要比前者更广泛,更深刻,更具体得多。可以说,“法制”早已有之,而“法治”尚未实现。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法文化历史悠久,从《秦律》、《汉律》直至近代“五权宪法”、《中华民国宪法》,可谓源远流长,是世界3大法学之一的“中华法学”的核心和精髓。但儒家治国之术的核心是“人治”。即主张“德主刑辅”,以道德教化为主,刑事处罚为辅。这样一种法文化背景,对国人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刻了,在认识结构上,以“中学为主”的毛泽东就深受其影响。毛泽东的“革命法制”是在持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产生的,充满浓厚的阶级专政的暴力气息。  相似文献   
6.
一、“大同主义”与平均主义摆脱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奴役,争取公平、和谐、富裕、自由的生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人们很早就开始并一直进行着“消灭所有一切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探索。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代表人物,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提出了纷繁多彩的理想蓝图。“有的是所谓‘人道主义原则的特殊表现’,有的是所谓异端的乌托邦社会思想,有的实际上是使‘财产普遍化’的平均主义思想,更有的类似近代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这些理想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社会理想的最初的“科学研究纲领”。“大同”理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观念的集大成者,它与人类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这种理想境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中华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与"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相互联系、互相融合的结晶,既是面向未来的,也是继承传统的,是对中华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这次研讨会冠名为“詹红荔精神研讨会”.可见。学习研讨、弘扬“詹红荔精神”是这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或论题.自从詹红荔先进事迹得到自下而上的广泛宣传以来.有关“詹红荔精神是什么”或“学习詹红荔什么精神”就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只是在此次研讨会之前一直没有什么确切的定论.以致现今仍然还是一个研讨课题。本人作为詹红荔先进事迹的积极宣传者之一.有幸参与了有关詹红荔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的挖掘、表彰和弘扬、研讨的各项活动.在这里就我知我识谈谈自己对“詹红荔精神”本质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封建专制历史悠久的国家。新中国建立后,进行了民主改革和法制建设,但由于长期“左”的影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主与法制问题,主要还是靠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来治理国家,以致在“人治”的传统惰性的深刻影响下,最终造成“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邓小平深刻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一、东山保卫战的历史背景 1953年的福建东山保卫战之发生,是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关连的。当时,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居于霸主地位,为了扩张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一面在日本、南朝鲜等地相继建立了二百多个军事基地,一面在中国支持和帮助蒋介石集团打内战,借以达到其反共反华的目的。但是,由于蒋介石集团在国内已完全丧失了民众的支持和信任,被赶出大陆,因而美国政府亦逐步地认识到其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