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6,(1):135-138
对新时期的文学及各流派的代表作品,从分割式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贯穿始终的美学倾向———世俗化的审美追求:对金钱、物质的崇高叙述;对婚姻关系的质疑;对人性直接进行游戏和调侃等。这是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另一脉———热爱世俗传统续接与浮凸,世俗化在新时期文学中凸现是对审美文化的纠偏及流露出一种美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3,(2):121-12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文学与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自由,涉及我们的人文立场与对应策略。同时,我们也坦率地陈述了在这个问题上怀有乐观自信的几点理由。  相似文献   
3.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4,(1):122-125
美学的人文品位主要体现三点 :出自本根的人类天性的独白 ;源于雅化的审美文化的升华 ;基于求真的历史时空的补缀。简而言之 ,尊人、尊真、尊史。而美学的临界精神主要体现向根、向他和向死的三向境界 ;向根而生的归化 ;向他而生的潜移 ;向死而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从BOT到TOT: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外资的可行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设施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术语,它主要包括公共设施(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管道煤气)、公共工程(公路、大坝、灌溉以及排水用的渠道)和其他交通设施(城市和城市间铁路、城市交通、港...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目标应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完人” ,而不是造就只有科技而缺乏人文素质的人。大学教育的目标 ,是造就德、智、情、意、体和谐发展的人 ,必须借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才能实现 ,因为唯有如此 ,才能在培养者和被培养者的人格追求中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