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当代中国建设史上的创举──三线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建设史上的创举三线建设○马英民从1964年到1980年,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的战略决策,我国在西南、西北内陆地区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备战性质的经济建设,史称“三线①建设”。尽管当时中央对形势估计比较严重,这对决策的酝酿和提出难免构成一定影响;在...  相似文献   
2.
1998年10月24日,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彭德怀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建树的不巧功勋,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彭德怀传》编写组、湘潭纪念彭德怀诞辰百周年筹备委员会联合发起,于1998年10月6日至9日在彭德怀家乡湖南省湘潭市,举行了彭德怀生平与思想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出席了研讨会。现将会议情况述评如下:一、彭德怀与长征与会学者指出,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彭德怀作为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三军团的主…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党史》2005年第6期上看到金春明先生对拙文《中国“红太阳”思潮研究》的几点商榷,拜读之下,敬佩非常。  相似文献   
4.
从1964年到198O年,我国在西南、西北内陆地区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备战性质的经济建设。史称“三线(1)建设”。对于我国为什么要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和起了什么作用,应如何看待三线建设中出现的某些偏差,人们的认识还不尽一致。有的甚至对三线建设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三线建设只是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和浪费,没有什么积极成果可言;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是一个失误,等等。这些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和有待澄清的。。中加强战备势所必需大凡一个国家,悠悠万事之中,再大也莫过于两件:一是生存,二是发展;而生存利益是高…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红太阳”思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群众的主流意识在其切身利益的要求和规定下,经过两个大的阶段,发生了两次大变化.即前期,由"文革"初对运动的消极观望,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后期,又由对运动的紧跟、热衷,转变为厌恶、抵制.民众主流意识的形成与转变,决定了人民群众在"文革"中的态度、作用和地位,也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历史进程.研究"文革"时期民众主流意识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文革"的历史.同时,也会从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