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舒芜的这本文章精选集 ,是他 50余年来关于文化、思想与哲学等方面思索的成果。这些成果的产生过程 ,从一个典型侧面反映了 50余年来中国思想战线、文艺战线的曲折历程 ,尤其是映照了在“左”倾政策之下 ,文艺运动非理性之面相。因此 ,可将此书当作研究当代思想运动史、文艺运动史的有价值的辅助材料。建国前与建国后的文章 ,在本书中大约各占一半。建国前选入的重要文章有《论主观》。这篇曾被称之为“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的长篇论文 ,其中心论点是提倡“发扬主观”。这是用哲学语言 ,在表达五四以来所倡导的个…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张君劢(1887~1969)因1923年以一次题为“人生现”的讲演,引发了“科学与玄学论战”,并以“玄学鬼”的声名而闻于世。但其中的是非曲折,现在看来,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也许有了这次论战,才有后来1958年由他倡导并联合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人,共同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从而开启了现代新儒学运动的历程。然而还是这位张君劢,一面在  相似文献   
3.
小农意识在中国社会与民族观念中 ,早已沦肌浃髓 ,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上升为民族意识的源自于农村经济的观念 ,在整体上是与现代社会 ,尤其是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极不协调的 ,有时甚至是冲突的。研究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首先就需要研究中国小农意识的流变与特征 ,需要探讨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需要研究中国现代化在解决小农意识问题上的对策 ,等等。有关这方面的课题 ,中外学者在不同层面上已有不少的探讨 ,其成果亦为可观。这些成果在研究视角上 ,大都采用社会学的或人类学的方法 ,其手段主要以历史的考察与材料…  相似文献   
4.
副标题 :90年代文化研究。作者 :王岳川。本书借鉴著名心理学文化学家拉康的“镜像”概念 ,对中国90年代思想文化作了全方位的扫描。这种扫描是以“‘文化研究’的思维范式作为出发点 ,从公共空间和个体伦理入手 ,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作为一种当代‘文化镜像’分析视角 ,去审理 90年代中的文化症候和思想景观 ,关注被各种主义所掩盖的真实问题 ,以及问题的前提和产生的后果。”(引言 )实际上 ,作者是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之“镜”中 ,对中国文化自我加以重新体认 ,书写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诸问题 ,在…  相似文献   
5.
钱穆有“中国思想之伟大处 ,在其能抱有正反合一观”(《现代中国学术论衡》页 10 4 )之说 ,这是立于现代学术思想立场而还诸传统的说法。倘若转换视角 ,将现代思潮还诸中西会通以求其变 ,此说亦可成立。所谓“变”者 ,实际上是中国现代思想受西学刺激而发生意义危机 ,转而出现思想范式的转变。比之传统 ,现代思潮涌动 ,可谓应了晚清人千古一变的警语。现代思潮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之间作出选择 ,期间无论是有意识地 ,还是不情愿地 ,都不无例外地经历了思想范式的疏离 (更多的是与传统 )与整合 (更多的是与西学 ) ,而这恰恰预示了新的思…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守常全集〉题记》中认为。李大钊的“遗文”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李大钊的事业史迹和思想遗产,已成为中国现代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的这部《李大钊传》,就是其中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尽管有关李大钊研究的论著已不少,但朱著却呈现别一特色。作者从复杂的中西文化背景上,剖析李大钊思想的形成过程。李大钊生活的时代,正是中西文化剧烈碰撞与交锋的时代,作为智者,他受到了新思潮的浸染,并且由此展示了独自的新观念。如“青春”精神所含的意蕴,正如作者分析的那样,它与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有着某种相通之处。而唯物史观的形成,除了来源于马克思的学说之外,本书显示,  相似文献   
7.
“五四”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历史话题,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中,无论政治的,或思想的,或文化的,此一话题都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有关“五四”研究的专著或论文,可谓不胜枚举。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依然走热,可见“五四”研究在学术领域的魅力了。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博士的这部《五四民主观念研究》,正是一系列“五四”研究论著中的一部。该书除导言外,共有八章,即:第一章、五四时代的中国社会与知识  相似文献   
8.
将社会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引入党史研究,近年来逐渐得到党史学界的重视,并且在某些研究领域也开始运用。在如何利用社会史研究成果来深化党史研究问题上,北师大教授张静如先生曾在《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的研究论文,强调应当“利用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的成果,从社会生活诸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形成某个重大历史现象的复杂的综合的原因,并描述其产生的影响在社会诸生活领域的反映。”文中还特别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研究为例,认为深化对苏区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史研究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农村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关系、中国农民的特点、家庭制度、血缘关系、宗教影响等诸多问题。”把苏区研究置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产物,自1903年提出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作为进行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总纲而提出的,因而它始终与近代中国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的多样化,导致了不同政治观点对三民主义的诠释呈现歧义乃至附会与曲解。如何正确理解与评价三民主义在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各种政治观点的相互关系,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有意义的课题。贺渊的这部  相似文献   
10.
(郭廷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720千字.上下册,定价58.00元。) 郭廷以(1904—1975)是台湾著名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本书是他1969年秋应邀赴夏威夷大学讲学后开始撰写的.197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为国内首次出版,分上下册。按习惯的划分,下册为现代史,此处阅读投向,限于此册。 、考量中国现代史错综复杂的整体结构.按现代史学研究思想的进步,首先在史观上要有全球视野,仰大视野。中国现代史上所发生的一切,不应仅从各个具体“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