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名     
日落苍山的黄昏,我端坐在书桌前,翻看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问名》:“日升月沉,许多年后,在中国,开始出现一名叫仲尼的人,他固执地要求‘正名’,他几乎有点迂,但他似乎预知,‘自由’跟‘放纵’,‘爱情’和‘色欲’,‘人权’和‘暴力’是如何相似又相反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想起一棵树     
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那文章里把两个文化巨匠郭沫若和鲁迅对待封建主义思想渣滓的态度很形象地作了对比.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如果封建主义思想渣滓是一块有毒的土壤,其社会是一棵因吸收有害物质而有毒的大树,则郭沫若就像一股反封建的飓风,其威力是把这棵树齐腰折断.而鲁迅却是一个研究者,他抓了一把树下的土壤进行研究后,为树下的土地加入一种足以破坏其结构的化学元素……我们很清晰地看出,鲁迅的做法很“绝”,目的在治本.因为你把树齐腰折断,甚至连根拔出,那土地还是可以生出同样的树,而破坏了土壤结构,则永远绝了那树的根.这里我们有必要好好深思一番,鲁迅为了根绝那棵封建的毒树,注意到了树下的土地,今天,我们要保护社会主义这棵长青树,也就不能不注意到树下的土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