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必须外律;“法网恢恢,疏而有漏”,因此必须内律。这就需要外部监督对握有公权的人进行制约,又需要精神境界让握有公权的人内在自律。文章从人本分析的角度思索拒腐防变、提高执政水平的人性因素;从循序递进观的角度思考公权人员提高执政水平的人格境界层次,进而思考公权的制约即反腐倡廉的双管齐下:既探讨权力制约,强调依法执政,同时又认识公权人员道德境界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将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建立社会主义和追寻共产主义的足迹与毛泽东的政治个性和伟人情怀相联系进行探讨,进行社会政治学与历史人物政治个性的相关互动研究,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归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与实践,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走向成功与辉煌的伟大旗帜,是贯穿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红线,是90余年探索结晶与成就的真髓。高举这面旗帜,就可以避免重走偏离中国国情的老路,更能够杜绝照搬照抄西方政治模式的邪路。“中国特色”的旗帜。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旗 《学理论》2009,(18):3-5
从地域文化学与历史心理学的视域,分析边陬的云南腾冲小镇走出去的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与人格风尚形成的文化原委:“走出去”的乡土传统;敦厚质朴的滇人习性;时代风云的大势导引;关切草根的历史情愫等。见其思想、见其人格、也见其植根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5.
从地域文化学与历史心理学的视域,分析边陬的云南腾冲小镇走出去的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与人格风尚形成的文化原委:"走出去"的乡土传统;敦厚质朴的滇人习性;时代风云的大势导引;关切草根的历史情愫等。见其思想、见其人格、也见其植根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是一个政治命题,也是一个文化命题,不仅需要政治的必要性论证,尤其需要文化的层面性思考。而政治的运作靠人,文化的载体是人,从“人”这个主体看,真正要解放思想,无疑必须用“解放的思想”去解放思想,用“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去关注人的“大脑革命”,用生动的社会生活去激活人的思维灵感,这样,有若干层面是不能不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摒弃教条、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路线、方略、政策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决策,是贯穿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走向胜利的一条红线,从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自己的路”,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归结。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被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称为“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他的三落三起,百折不挠,成了吸引众多传记作家眼球的永恒魅力;他的叱咤风云,受命于危难之际,推动中国惊天动地的改革大潮,使他成为两次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世界级风云人物,同时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与世界史册中不可回避的伟大人物;他促进中国打开闭锁的国门,发出“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进军令,冲破了中国几千年沉淀的既自尊又自卑的封闭心态。邓小平的人格魁力、性格特点、刚强意志、坚韧精神,无疑同…  相似文献   
9.
高旗  金子强 《创造》2002,(9):46-47
1、立体气候下的坝子文化云南人把高原山地之上的小盆地称为“坝子”。云南省面积39万平方公里,93%以上是山地。山地既是道路崎岖,沟通不便,亦即沟通不灵、思想养料不足。山隔菁阻,就使云南文化中往往多了信息的隔绝性。即使在现代信息条件下,如公路、航空与宽带网络条件下,高原山地的非交通优势仍是显然的事实,网络的虚拟性比之亲临体察依然缺乏“体温感”。我们云南人一开口往往极自豪地宣称:云南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叫做“26个民族26枝花”,这当然是民族资源与旅游人文资料丰富的表现,但是换位思考,26个民族也许正象征着…  相似文献   
10.
高旗 《世纪桥》2016,(10):18-19
1935年,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两入云南,因此,毛泽东《长征》诗中八句有两句涉乎云南。而两次入滇都完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两次辉煌转折。第一次是"扎西会议",落实、完成了遵义会议开启的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大转折;第二次是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完成打破敌军军事围剿的战略转折。史凝为诗,诗即是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