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从自然经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工业社会的历史过渡,中国近代经历了一场深刻而又曲折的价值观念的变革。“五四”时代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时期,它以百家争鸣的文化革命形式提供了新的理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五四”运动的产物,对“五四”价值观念作出了特定的选择。70年以后的今天,人们返顾这一历程,为解决当今普遍存在的价值迷失的困惑,必然会对“五四”理想作一次新的选择。这种历史的回旋表明,“五四”理想至今仍然是可供社会选择的一种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根本的问题在于重建价值系统高瑞泉(华东师大哲学系博士)谈社会的道德问题,不能回避它的根本,即今天我们亟待重建价值系统。社会生活需要种种规范,好比交通线上要装红绿灯。一种是成文的有形的规范,如法规、制度,违犯了便可能受制裁;一种是藏之内心、诉诸良知的,...  相似文献   
3.
昨夜星辰昨夜风──读《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高瑞泉春上过粤地,中大的朋友向我推荐袁伟时教授的新著《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它对鸦片之役后50年中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洋务思潮,以及沉浮于这两大思潮中的魏源、郭嵩焘、王韬、郑观应乃至曾国藩、李鸿章辈的...  相似文献   
4.
迟到的补白──重提“人文精神”的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高瑞泉博士从前年春天开始,在学术界乃至整个读书界广泛展开的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延续了两年多时间.王晓明编的《人文精神寻思录》也已经出版了,它共收录近30篇讨论文章,使人们得以了解这场讨论的概况...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旗手梁启超曾经提出过颇为惊世骇俗的“道德革命”口号。他一反改良派视道德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永恒神圣的观点,提出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德也当不断新陈代谢。他以历史学家的敏锐洞见了道德转换期的时代特征:传统的旧道德已不足以维系人心,程朱理学教义的式微已成定势;但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危象也开始呈现。同时,他也察觉了西方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一今天的中国人在思考公正与平等及其关系的时候,总是背负着中西两个相互交织的思想传统,而这两个传统恰恰又都经历了古今变迁,这给我们理解这对关系增添了困难。公正或正义是政治哲学、伦理学的重要问题,在汉语著述中,一般将公正、公平和正义,作十分接近的理解,或者将"公正"理解成"正义"的形容词形式。对公正的语义分析可以有许  相似文献   
7.
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需要一个“中国与世界”的视角,包括注意世界史的重大事件所引致的思潮反应;注意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呈现的全球化特征,以及中国思想界提出的诸种方案。它意味着把复杂的社会思潮及其互相争鸣,看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通过研究此进程来透视中国的现代性。这种考察中国思想的视野,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思潮尽管各有诉求,但是在一点上极为相似,即都从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或政经国情出发,对全球化浪潮提出了批评性的回应。它以中国经验证明了,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同质化倾向的同时,造成了本土意识的高涨、对传统纽带的重视和认同意识的冲突。“中国与世界”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超越知识生产的不对等关系,从而发现,中国思潮无论与西方思潮关系多么密切,凡是能在中国成为思潮者,通常总是在中国获得了植根性的;后者又总是或多或少地迫使外来思想发生变形。更有一种反向的“影响”:以批判西方思想为缘起的中国思潮,也会奇妙地利用西方思想不同派别的冲突,以建构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影响久远的《周易》哲学,对于近代中国思想家严复的“天演哲学”同样具有重要的乃至奠基性的意义。《周易》强调“变”的绝对性,为严复接受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论作了理论准备;在易学的传统中形成的若干“默认点”如“物极必反”、以“未济”为“亨”等,支持了“天演哲学”的非目的论路径;《周易》由术(卜筮)而道(理性)的历史造成的相容主义诠释传统,体现在“天演哲学”中,则成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与发挥竞争意志可以改变国运两者并行不悖的理论。严复的个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近代思想家如何通过“新知附益旧学”的方式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共十三卷,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起、组织编纂)问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孜孜不倦的努力,向我们奉献了这份集智慧、精神、思想于一体的丰厚财富。100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历经沧桑变迁,而社会科学的发展变化也是跌宕起伏、纷繁复杂。毋用置疑,将这一过程系统地进行细致而又严谨的梳理,一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任务的繁重也可想而知。日前,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布会上,各卷的主编交流了编后感。从中能体会编者们的编纂思路及寄予其中的期许。本刊选辑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923年,中国学术思想界发生了一场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这场轰动一时的争论,其核心是自由意志问题。参与争论的双方都各有偏颇:张君劢等玄学派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为底蕴,努力为唯意志论辩护;科学派则从机械决定论和还原论出发,完全否定人类享有意志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