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1.
民主科学化的进程,就是把民主理想转变为现代制度的过程民主与科学是一对孪生姐妹,总是相伴而行的。民主的故乡古希腊雅典城邦,是古典几何学、天文学和逻辑学的温床。而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的形成也如同西方文明之树的两个分枝,同时生长。这种历史现象,决非巧合,这不仅因为科学的发展,必须有允许自由探讨的社会环境,而且因为民主本身必须科学化,才能成为有效的可行的操作程序,从而使民主成为有秩序的社会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新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一、政府与市场同时直接决定资源配置会导致政府权力与市场运作的冲突由市场通过竞争来决定资源配置,还是由政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将超功利的"纯粹正义"确定为至高无上的普世价值,然而这种正义仍然建立在"功利的平衡"的基础上;将处于现实社会关系下的人拉回到处于"无知之幕"的初始状态以得到评判"公正"的标准,然而人们一旦离开其所处社会关系下的实践就会失去其评判能力。罗尔斯认为人们在"无知之幕"下为了自我保护必然选择"最差社会地位下的最好状况"的制度设计,以达到对弱势者利益的关照而实现"平等",而实际上这不仅以承认不平等制度的合法性为前提,并且是违背现实的空想。实际上,正义观念在人类实践中生成,正义的制度在人们通过内在联系而形成整体"社会人"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其目标是为了实现最根本的功利——人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经验性体力劳动为主的、以实物为中心的实物性生产过程。二是以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以知识和数据为中心的知识性生产过程。实物性生产过程与知识性生产过程,是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生产过程,二者服从完全不同的经济学规律。传统工业社会,是发达的“实物经济社会”。而继工业社会之后出现的“信息社会”,其主导产业——信息产  相似文献   
5.
论“开放搞活”与“宏观调控”的哲学底蕴鲁品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从总体上说,是从微观搞活到宏观调控的逻辑发展过程。那么,这一发展过程的哲学底蕴是什么?其历史意义何在?这是时代交给哲学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对这个哲学课题的探索,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除商品生产"的论断一直被学界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冲突。而愈演愈烈的市场失范现象和遍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正越来越深刻地表明马克思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理论难题。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是解决这一理论难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8.
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价值哲学,认为"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这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相一致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价值哲学,其哲学基础是旧唯物主义,必然陷入旧唯物主义的重重困境。这种价值只是哲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研究的"事实性价值"(worth),而不是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value)。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发端于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寻,而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于是,人的存在意义在不同层次上的社会关系中生成了三层价值:体现于经济关系的经济价值(其基础是劳动价值)、体现于人伦关系的人伦价值(包括伦理、法律和政治价值),体现于人的情感共鸣关系的审美价值。所有这些价值必须以物为载体,即通过物对人的关系来实现。由此形成了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形成了以物为载体的作为"人对人的价值"与"物对人的价值"的统一的客观价值世界。这才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