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政治理论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鲍刚毅 《探索》2002,(5):112
中国的现代化,一方面是借助经济发展带动整个文化结构的渐进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化问题的不断积累过程,这些积累下来的问题实际与文化传统的当代转换有关。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就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问题。这使我们回到马克思那里,探索其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体系中,反思范畴是本质论其他诸范畴推移转化的形式,是知性到辩证理性中的一个环节,是认识真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讨论述要鲍刚毅1992年邓小平同志巡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发表以后,社会主义革质问题就成为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将1993年以来学术界的讨论概述如下。一、社会形态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形矿'这一范畴与社会主义本质的...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沿革来看,三峡库区农村党支部一般是由原来按生产大队设置改为按行政村设置的。随着库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村级规模狭小,整体资源配置不甚理想,借助市场化办法,进行村际合并,厂村合一.使农村资产重组,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库区以行政村设置党支部将逐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观的扬弃;是在发展中相对“以物为本”、“物化”、“人的异化”提出的,是在实践中提出的具有矫正性的观点。“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还强调,在发展中人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是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建设时期:探索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维轨迹鲍刚毅,李世家一、实践与理论出现裂痕──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们还有许多尚未认识的必然王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使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提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可以以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马克思早期进行理论探讨所最关注的一个难点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入手 ,说明“经济基础”概念的制定对于科学说明国家这类历史上学者们搞得最为混乱的现象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其含义是单一经济基础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使人们对经济基础概念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拓展 :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不能离开生产力状况 ,经济基础具有客观性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综合经济基础 ;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是由“综合经济基础”向“单一经济基础”发展的动态过程 ;经济基础的作用应放在社会发展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