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处理信息的主要工具是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带来了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巨大变革,其主要特点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社会的主要产业,由此必然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幸福"这一概念有着较多笔墨的论述,由此形成了他的幸福论思想体系。长期以来,学界对其关于"幸福是否需要外在善"的回答颇多争议。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文本梳理,将幸福划分为"属人的幸福"和"神性的幸福"两个层次,阐述幸福与"外在善"密不可分,至善幸福是人类神性得以展现的最高境界,以期弥合以往争论中的冲突,寻求对这一问题的共识和对文本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模式在根本上由国家与社会关系决定并体现了权力在基层治理格局中的分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对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逐渐由纵向管控向横向互动转变。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核心,所具有的引领作用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于新时期社区治理便形成了“党建+”社区治理模式。该模式承继了党组织在以往社区治理中的经验与智慧,遵循了新时期的社区治理逻辑并契合了社区治理目标,赋予社区治理中党组织建设以新的时代意蕴,是对社区治理模式的开拓与创新,是基层治理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生成产物。可以说,“党建+”社区治理模式的生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时也表明社区治理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