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中国现行的青少年前科终身保留制度 ,使有前科之青少年不可避免地终身受歧视 ,这不仅忽略了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 ,而且违背了青少年法的宗旨及有关规定。借鉴西方经验 ,构建中国的青少年前科消除制度 ,不仅可以促使青少年的重新社会化 ,而且可以预防其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众多和自身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特殊区情,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全区民政系统立足实际,着力创新、努力争优,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项民政工作有了新进步。在脱贫攻坚中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有力。一是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五大衔接。政策衔接上,印发《脱贫攻坚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两类群体双向"互纳"。对象衔接上,开展"社会救助精  相似文献   
3.
立标 《中国民政》2014,(3):56-56
<正>2月28日,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彩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民政行指委彩票专指委")成立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彩票行业沙龙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人事司司长、民政行指委主任委员包丰宇,民政部人事司副司长、民政行指委副主任委员甄炳亮,  相似文献   
4.
社区治理与服务: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导语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社区的有效治理和服务。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前提。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  相似文献   
5.
丁朋 《中国民政》2014,(11):9-12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国家;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必定是一个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公民合法利益、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里的法治政府;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法制健全、法制规范、法治昌明、法律得到普遍信仰的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和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刊以此为契机,回顾五年来民政法治建设,以启未来。  相似文献   
6.
周立标 《中国民政》2013,527(2):34-34
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延伸,与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影响力息息相关。话语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必要条件。纵观历史,执政党要想实现其政治目标,必定高度重视舆论宣传话语权。大力弘扬北京大民政文化,是民政宣传部门责无旁贷的工作。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说:“要掌握话语权,没有强势的声音就没有强势的工作,没有一流的宣传就没有一流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丁朋 《中国民政》2014,(9):31-32
<正>2013年6月25日,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启动会议在桂林召开,作为20个试点地区之一的桂林,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桂林方案是构建一个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处置"五位一体"的保护体系,以实现资源和需求的有效对接,桂林方案被归为"全面保护模式"。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紧紧围绕创新基层治理、完善救助机制,通过探索队伍、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市、县(区)、乡(镇、街道)联动,社工、社团、社区互动,形成了"三建齐动、三级联动、三社互动"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模式,标志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由管理向治理迈进。  相似文献   
8.
丁朋 《中国民政》2014,(5):55-55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经民政部、江苏省民政厅同意,南京市政府于4月10日召开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推进会和第二届"社洽会"。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江苏省民政厅主要领导与会指导,41家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江苏省内各市民政局现场观摩。10日上午,与会人员参观第二届南京"社洽会"、雨花台区翠竹园社区、秦淮区蓝旗新村社区及玄武区锁金村街道服务中心,南京市政府缪瑞林市长陪同参观"社洽会",徐锦辉副市长全程陪同参观。南京采取招商引资、招  相似文献   
9.
“地名不仅仅是它本身一个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围,还涉及这个地名本身以外的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时间意义。从空间范围讲,一个地名无论点还是面,它都是通过地理坐标,用具体界限来划分界定的,但是任何一个空间范围都跟一定的时间范围相关联。在这个或长或短的时间范围内,又跟很多地名以外的事物和因素紧密相联,所以地名除了它本身意义以外,还有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民族的等等各方面的意义。”著名学者葛剑雄用寥寥数语,明确地指出了“地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私权确认和保障的基本法,《民法典》体现了私权进步的成果和开放包容的品格。如何将私权理念和权益保障的意识与机制引入乡村社会,进而对乡村治理起到积极作用,是民法典时代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做出的阐释与回应。我国基层乡村社会中的矛盾纠纷复杂多样,乡村伦理、习惯等社会人伦基础以及忽视权利行使的社会环境等,使得乡村社会在规则或程序治理中产生明显的实用主义、结果主义倾向,造成规则失语。面对法律运行的困境,在民法典权利视域下乡村治理应当弘扬私权自治、强调权利行使环境和程序建构中的本土融合等价值取向,体现乡村伦理、习惯与国家法规则的良性互动。将私权价值与本土伦理紧密结合,充分有效地将制定法规运用到乡村社会矛盾解决和乡村治理之中,防范社会矛盾异化和法律适用风险,冲破国家制定法与本土法文化的隔阂,推动现代私权保障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