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235篇
中国政治   370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艳萍 《学习论坛》2006,22(10):56-57
农业信息服务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存在着信息服务不平衡,信息立法滞后,信息服务质量不高,农民的信息观念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信息立法,增强农业信息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广大农民的信息观念,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一篇具有鲜明创新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告高度重视对理论创新经验的总结,深刻阐述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二是报告开辟了宽阔的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东西方对抗和冷战的国际背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开拓性地提出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使赢得独立和解放的新中国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建立起较为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选择按照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新民主主义革…  相似文献   
5.
程艳萍 《工会论坛》2005,11(4):23-24
做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要完善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以适当的载体和活动形式,动员组织职工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6.
7.
为钢铁和军工工业建立了重大功绩的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也曾遇到过中国科研机构最大的难题: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商品?根据以往的体制,科研机构经费由国家包揽,并无生存之虞,因而逐渐形成了程度不一的封闭性。不少成果自被研究出来的那一天起就被束之高阁,而未转化成产品。为了使科研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国正  相似文献   
8.
一、格式合同概述格式合同是现代契约的重要类型。20世纪以来,契约总量构成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格式合同数量的巨大增长,并在整个契约中占据相当份额。一位西方学者写道:“在目前普通人订立的契约总数中,格式合同的数量约占99%左右,很少有人会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省十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届中之年,在中共江西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在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决然议,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课题,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建设和谐平安江西营造良好的法治和社会环境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严雄飞 《前沿》2002,(10):128-131
中国古代社会慈善救助思想分为人性和理性两种思想。前者是从仁义出发怜悯他人 ,后者是仁义运用于政治的行仁政思想。仁是指导救助活动的准则和人性体现 ,仁运用于政治就会吞噬人性 ,成为服务于理性统治的工具。仁作为一种社会道德标准 ,激励人们向善 ,有利于社会相互扶助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