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从事历史教学40年,当中除去"文革"10年动乱,我感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分三个阶段:"文革"前的中学生对历史十分重视,我当时不仅上好每堂课,还为学生们开设中国近代史各个专题讲座,很受欢迎,历史教师决无低人一等之感;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中学生开始轻视历史课,仅仅以此作为应考课程,但基本课堂秩序尚能保证,历史教师地位逐渐下降;90年代至今,中学生对历史的漠视呈现惊人情景.我最近分别对一些重点中学高三和初三学生作调查,围绕抗日战争,高三学生仅知道"七七事变",但详情糊涂,其他如"八一三"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常德会战等根本不知道.对于南京大屠杀,他们只不过知道这个名词,具体时间却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近日,拜读了郭剑波先生刊登于《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1期上的来信《历史观也要与时俱进》,对他高度赞扬该刊重新发起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争鸣,以打破当下学术界“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沉闷风气,深表同感。然而,郭先生在谈到中国近代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谁应负历史责任的问题时,将开创了中国近代历史先河的清朝第六代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和琦善相提并论,笔者对此不敢苛同。因为从历史事实看,琦善在鸦片战争中一贯力主求和,也即属于投降派(详见拙文《鸦片战争中的琦善》,载《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2期);而道光则以主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