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一、儒家德主刑辅模式的演变与内涵儒家的重德传统源远流长。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①儒家德治思想的核心是认为道德乃立国之本。这是他们对社会动荡与变迁的深刻体察和理性反思。殷商因失德而亡国,所以周公旦一再强调“敬德”、“明德”。郑国的子产也认为:“德,国家之基也。”②可见,先哲们把德治上升到关系国家强弱、治乱、兴亡的高度,对道德的社会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由于刑政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为其后盾并以物质的力量为自己开辟道路,它对百姓的震慑和约束作用更为直接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90年历程可以分为首尾相接的仍在进行的四个阶段,其中由于每个阶段实践任务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也有所不同。实事求是的成功经验以及乌托邦和实用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分析总结这些经验教训,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还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法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此为契机,笔者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通过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梳理以及革命斗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辩证法的运用和理解,最后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辩证法的新认识和新发展,由斗争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的转变,是时代精神的呼唤和社会主义新时期辩证法创新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于桂芝 《学习论坛》2010,26(7):56-58
现阶段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阶层结构的变革,使当前的社会存在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意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自发思想"不断涌现,其中有些体现了非社会主义倾向.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灌输理论"密切相关,要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持续稳定,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给包括工人阶级以及其他社会阶级、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于桂芝 《求实》2000,(4):12-13
经历了 1 9世纪的衰败与屈辱、2 0世纪的磨难与振兴的中华民族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 ,正以豪迈的姿态进入 2 1世纪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此时此刻 ,世人都在关注 :2 1世纪中国将有什么样的发展 ?2 1世纪中国的发展又将给人类带来什么 ?对此 ,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论述给予了科学的回答。  一、2 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我国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表明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被剥削 ,受屈辱的状态” ,真正成为一个“政治大国”。新中国 5 0年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1845年,马克思就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①其后,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在这方面的阐述和论断也清楚地表明了只有体现主客体统一的、成功的实践结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了这一思想,而且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中,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1生产力标准是对实践标准的展开与深化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社会转型,克服现代文化危机是转型的重要内容,摆脱由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生存困境是转型的重要目标。在由工业文明的生存方式向全球化社会的变迁进程中,旧的文化模式(即现代文化)虽然不再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但不会自动退出社会的主导地位;新的文化精神(即全球化文化)虽然还处于生成之中,但却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二者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这一冲突的解决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