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雨金兰湾     
去年10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将提前两年。从今年1月1日开始停止租用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国外仅剩叙利亚的最后一个海军基地。普京的这项决定,引起了俄国内及世界各国军事专家和新闻媒体的  相似文献   
2.
于雷  李亚楠 《人民论坛》2011,(10):170-171
2011年8月伦敦持续的骚乱发生的导火索虽然是偶然的,但其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社交网络和手机通信技术,考验着社会管理艺术。骚乱把青少年情绪疏导问题提上了重要议程。情绪疏导机制的建立要依靠更加丰富的方式,以引导、防患为主,多角度地解决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和人们追求利益最高化,拜金主义思潮开始在社会上渐渐蔓延,人们为了追求金钱,道德底线沦丧、法律遭到践踏,人们开始对拜金主义思想进行深刻的反思,展开对拜金主义思想的批判,文章对拜金主义产生的渊源进行探析,发现拜金主义产生的实质,为深入批判拜金主义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4.
一月中旬一个寒冷的夜晚,友子最后一次到大岛家去串门。所以选择这天晚上,是因为二月决算的日期到了。最危险的时间是进大岛家的时候和作案后脱身的时候。只要这两段时间不被人察觉,自己就万无一失。那一天五点,她准时从公司下班。回家之后,九点钟左右,换上了不惹人注意的服装,悄悄地走出了家门。观察清楚没有人跟踪,半路上又戴了一副眼镜。拢一拢头发,梳成马尾式的发型。仅仅这么一处理,她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相似文献   
5.
张守文  于雷 《中外法学》1993,(1):40-42,60
<正>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湍急迅猛,势不可挡,其流向是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旧存的、传统的一切则无不被改革的大潮所扬弃。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呼唤新的经济法理论市场经济是计划经济的对称,两者均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并且在东西方的不同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
于雷 《河北法学》2002,20(3):2-5
市场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自由经济。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转 ,必须在一定范围或一定程度上加强市场规制。对以自由竞争为内涵的市场机制的保障与支持程度 ,以及对以个体自由、个人权利、意思自治乃至权力限制为基本内涵的法治理念的尊重与实践程度 ,是衡量国家市场规制质量的基本标尺和试金石。  相似文献   
7.
在二战波谲云诡的间谍与反问谍斗争中,活跃于瑞士的苏联特工组织"露西谍报网"可谓是一枝独秀.它不仅通过秘密渠道为卫国战争中的苏军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而且究竟是谁提供的情报,至今还是悬世之谜.  相似文献   
8.
于雷 《工会博览》2009,(1):59-60
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求两种或多种物料成一定比例关系,一旦比例失调,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产品质量,浪费原料,消耗动力,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产生生产事故,所以严格控制其比例,对于安全生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基于在CS4000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上的实验,用PLC实现了流量比值控制系统,并对PID参数对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日渐高涨的司法改革声浪里,在对我国传统司法理念的不断反思中,我国现行民事司法制度的设置引发了社会各界诸多的争论和质疑。其中,人民检察院的民事抗诉权问题因其过多过浓的中国“特色”尤为引人注目,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的一个高度敏感点。人民检察院的民事抗诉权上涉国家法权的分配与平衡等宪政体制问题,下及公民、企事业单位等民事主体的切身权利和利益的保护与协调问题,因此有解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审是对失误生效裁判的救济。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速,对再审程序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而我国现行的再审程序,因其奠基于计划经济体制与国家职权主义司法理念,其内在不足与外部缺憾显然未能完全适应时势要求,因而与我国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本文拟就此做一基本探析,并略抒笔者管见。社会正义对再审程序的需求、依赖与再审程序的强化如果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再审程序就是司法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再审程序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但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却尚存重大分歧。反对论者主要基于既判力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