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领导干部执政素质的内在要求是:深厚的执政理论素养;高超的执政领导才能;强烈的执政服务意识;开拓的执政创新勇气。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执政素质高的领导干部,是执政党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2.
高剑平  ;仇小敏 《求索》2008,(3):40-42
文章讨论了信息论对系统科学思想史的贡献:确立了信息概念并清算了机械论;其方法表现出了深刻的哲学意义——重视“整体”与“关系”;信息离不开物质,但它与所表征客体的可分离性则带来了对世界图景的新看法,并为阐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一辩证唯物论原理提供了信息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价值观冲突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复杂多样: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对立;社会基础性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矛盾;公平优先价值观与效率优先价值观的博弈;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碰撞;真理性价值观与实用性价值观的背离;目的性价值观与工具性价值观的冲突;功利性价值观与非功利性价值观的分野.只有加强对这些社会价值观冲突的认知,才能把价值观冲突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进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和开拓创新的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绝不停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6.
幸福文化是指一种以幸福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幸福观为主要内容,以贯彻正确的幸福理念而形成的科学合理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国不断推进幸福文化建设.纵观我国幸福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得出幸福文化的内在意蕴是具有幸福的文化内核、开放的文化品格、先进的文化特性与和谐的文化本质.我国以幸福、开放、先进与和谐为要求的幸福文化建设引领社会发展,迎来了幸福文化的大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幸福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人为本;评价科学发展观的最高标准要体现以人为本;一切科学发展的成果取得归功于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西方工业文明,是造成今日生态危机的主因。其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含的儒家生态理念却为世界提供了解决当前生态发展问题的东方智慧。"天人合一"共生理念、节用协调的发展观是中华文明为世界绿色发展、永续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它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现实价值和世界价值,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并为美丽中国建设夯实着根基。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代中国主要的社会矛盾,为我们准确把握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会矛盾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进行理论创新,采用全面辩证的分析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提出来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种构想。这一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科学运用,而邓小平在统一与自治的关系、统一的方式上等问题的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在中国的具体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