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乐  任诚宇 《中国司法》2001,(10):54-54
在我国以往的刑事诉讼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即受害人)在要求追究刑事被告人刑事责任及物质赔偿责任的同时.无权在其附带民事诉讼中诉请被告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原告即使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列该诉请亦不会受理。人民法院以往的这些做法.除其审判理念受“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即已完成对受害人精神上的抚慰故不须另行追究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一传统刑罚学理念影响外,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河南省西峡县法院审理了一起拾金不昧引起的诉讼案,这里面的是是非非发人深省,为此笔者作了采访。拣包1996年5月14日下午6点钟左右,从单位下班步行回家的陆建华在建设路南路口遇见了同事的妻子李媛媛。李媛媛一只手推着自行车,另一只手拎了一兜蔬菜。一向热心助人的陆建华出于同事之谊,随手接过李手中的蔬菜,送李回家。陆建华送李媛媛走到十字路口,俩人同时发现路中间隔离带的花坛边沿上躺着一个黑皮包,陆建华遂不假思索地用未拿东西的另一只手随手将包拣起。陆建华和李媛媛猜测丢包人可能就在附近,就又将包放在花坛边的…  相似文献   
3.
“屈死不告状”,这是中国老百姓关于封建司法制度的最深感悟和最切肤之痛的经验性总结。因为在那样一个时代,经济基础的薄弱根本支撑不起老百姓以司法求公平,评理诉免的梦想。所以在中国老百姓的头脑中更多的只是关于黑脸包公或秋公断案这样一些简单而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法制史的全部轮廓始终都在陈述着一个史实:中国老百姓打不起官司,也赢不了官司。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人民法院,有了自己可以诉冤叫屈的公堂。但我们也发现由于经济原因,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打不起官司,尽管较世界其它国家而言,中国法院的诉讼费收费项…  相似文献   
4.
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提前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修改过程中借鉴西方立法先进经验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渐趋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制度一经法律确认,即引起社会及传媒的广泛关注。然而,卫997年新年伊始之际,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制度却在现实的司法活动中频频“触礁”。在一些地方,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关隘重重,几近不能,律师依法提前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几乎成为法律“神话”。这一现象已开始同该制度确立时一样…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破产中,抵销权是与破产债权相关的一项民事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第33条明确规定:“债权人对破产企业负有债务的,可以在破产清算前抵销。”这一原则性规定为抵销权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拟从破产抵销权制度的实务及理论角度入手,对该制度予以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名誉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名誉的吓坏,反映广他(她)所处的人群环境村地〔她)的社会于价和尊里程度,往现实生活中.人们把对名誉权的维护放到了同珍惜生命一样的高度.我国《民法通则》在有关的章节中m]一人布的条款利X套机加1以规定,并付侵犯名誉仅的行为赋产则应的救济手段和罚则,决不允n任何人以任*手段侵犯他人的名誉权.然而漠视地人的名誉权.侵犯他人名誉问的行为却屡有发生一手段多种多样一清责军在豫西某地人民法院连家}的区几起特殊的包袋里仅第’点歌点出的名誉侵权案豫西某县城关镇的张个和E村从小学到…  相似文献   
7.
行政处罚畸轻,法院能否判决变更加重任诚宇赵某因参与赌博被某公安机关依法传讯,并受到罚款150元,拘留5日的治安行政处罚,赵某不服,以治安处罚畸重失当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公安机关的治安处罚决定。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理发现,公安机关对...  相似文献   
8.
赵文力,男,37岁,捕前系农业银行某分行信贷科长。1996年5月初因非法放贷数额较大,给该行造成2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而被某检察机关依法逮捕,以非法放贷罪于1996年5月中旬被起诉至人民法院。1995年7月初,赵文力凭借信贷科长的职务便利,在未对其胞弟赵文伟进  相似文献   
9.
因“工作需要”,用人单位对职工的婚龄加以限制,合法适当吗?计划外生育责任在谁?计划外生育可否成为用人单位对职工除名的事实依据?采取除名措施,要履行哪些程序?  相似文献   
10.
一、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识别及其方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识别简而言之即是指,依照劳动法规定的基本精神对案件争议的性质是否属劳动争议加以认定。属于劳动争议的,即依劳动法规定的争议予以立案处理,不属于劳动争议而属于其他性质纠纷的,即依相应的法律规定予以处理。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识别是包括人民法院在内的有关国家机关对劳动争议案件管辖立案的先决条件。在审判实践中,由于对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把握不准,出现了误把劳动争议纠纷当作其他纠纷管辖受理或误把其他争议当作劳动争议立案处理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