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以上几期的连续探讨,广大教师已经能够清晰而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新教材及其创新了。那么,面对这些新的理念、新的变化,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第一,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在使用新教材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对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比如,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现阶段历史条件下应该突出什么,优先考虑什么?为什么要重点对这几个方面加以改革?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又应如何开展?具体地说,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有…  相似文献   
2.
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探究式学习在各科课程教材和教学中的运用,二是强调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见解,三是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和资源自主获取信息。这里试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加以说明。一、新教材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克服了“知识中心”的片面倾向。如果要问在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共同新事物是什么,那就非“探究”莫属了。强调探究…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将来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教育核心的课程,必须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而这就要求:课程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面向社会的现实实际和发展需要。面向学生,不等于说就是迁就学生,仅仅强调学生的可接受性,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或片面强调负担越轻越好;面向生活,不等于说就是强调生活技能(如自己洗衣叠被、会烧菜、会写合同、看懂使用说明书、会算账、会算利息或看懂股市行情、…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的呼唤与历史的延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正式出版。9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展开试验。至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在实践层面拉开序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性质问题,即如何给本次课程改革定位,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的课程改革的关系是什么?本文将对此予以探讨。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的挑战与呼唤自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编制以来,我国乃至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同时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一、新教材强调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综合化,就是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的一种课程设计思想和原则。从微观上讲,综合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或跨学科学习),有以下几种设计模式。一是以科学概念、科学观点或观念为组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