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2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小勇 《法治研究》2017,(6):150-160
劳务派遣是劳动力市场分工趋向细分和专业化趋势在劳动用工形式上的一种反映,然而,在统一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体制内企业、体制外企业的劳动用工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和法律规制的程度存在差别之际,以传统的工厂制劳动力提供全职劳动的法律规制模式来调整或抑制劳务派遣用工,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选择和市场定位应由市场规律本身发挥作用,立法应宽容看待劳动力市场分工、劳动者分层以及劳动力定价的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的差异性,接受不同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差异.同时,提高劳动立法水平,实现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分类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预购商品房抵押是内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防范个人住房贷款回收风险而采用的一种担保方式,其模仿香港的房屋按揭贷款方式,但由于两地法律制度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通过研究《房地产管理法》、《担保法》、《物权法》及相关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对预购商品房抵押问题进行规制的变迁过程,探讨合理防范、分担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法律模式,以维护我国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派遣现状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派遣为近年在我国发展迅猛的一种非正规就业模式,其优点在于解决用人单位灵活用工问题,缺点在于发展过快、定位模糊以致损害了派遣劳工的合法权益。应通过重新构建我国劳动合同相关法律制度、适当降低劳动标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单独立法规范等手段,合理定位劳动派遣在我国劳动用工制度中的地位,保护派遣劳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性质属青年劳动力就业前进行的职业培训活动,其对我国后备劳动力的培养及帮助在校学生从学校阶段过渡到职场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职校学生在用人单位参加实习时,其身份应认定为特殊劳动者,受我国劳动法律的保护。为了避免企业过度使用实习学生提供劳动侵害在职员工的利益,及为保护实习学生的劳动权益,应对企业使用实习学生的人数比例、实习期限、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权利、劳动保护等方面,参照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护做出适当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职工流动法律规制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流动作了较为宽松的规定,但其实施效果对劳资双方都不利,利益博弈下,劳动者利益受损害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劳动者进行适当分层,然后根据其特点需求,对劳资双方的劳动力产权予以承认并进行模糊界定,作出有针对性的立法调整。  相似文献   
6.
勤工俭学、勤工助学、实习、兼职均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高校现行的勤工助学宜定性为政府、学校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资助方式,而大学生为获取社会经验、促进就业在校外开展的实习、兼职则属于一种有偿劳动,大学生的身份属于特殊劳动者,适用《劳动法》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对与劳动合同订立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负有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的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包括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对本人基本情况资料的填写。对与劳动关系建立有关的重要情况,即使用人单位未询问,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应主动披露。对与劳动关系建立无直接相关的个人情况的披露,应当真实,不得欺诈。采取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有权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创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大众传媒及其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电影的商业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互相促进.而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近年中美电影展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更贴近时代、人性和生活;赋予电影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归根结底是为了教育的实践需要;加强实践性,营造媒体认知情境和多种认知情境的融合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展本质上是一个现代性概念,现代性发展观指引下的世界现代化运动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盛宴,创造了一个现代性发展理念和模式的新神话,使现代人不自觉地迷失于发展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幻象。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发展观的嬗变中,经典现代性发展观的普世性和合理性遭到质疑和颠覆,呈现出了从西方化向多样化、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从片面的经济发展向社会全面发展,从征服自然向保护生态、从线性进步向风险发展转变的趋势。科学发展观以塑造新现代性为旨趣、以包容开放的和谐思维凸显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及其世界性影响为全球化背景下创造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开拓人类和谐发展的新道路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时,劳动合同无效,欺诈方应承担侵权责任。除此之外,应赋予受欺诈方撤销或变更劳动合同、追究过错方违约责任的选择权。求职者为防止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而进行的欺骗不属于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