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既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强化"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身之本"的要义所在。贝罗SMCR模型系统分析了新媒体的传播要素和过程,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提供了借鉴思路,特别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路径提供了基本思路:在信源维度,重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在信息维度,重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在信道维度,重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亲和力;在信宿维度,重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2.
韩兆柱  何晗 《长白学刊》2023,(4):119-128+2
数字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趋势。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体现为工具主义、化约主义和避责主义。虽然数字技术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现代化的曙光,但数字技术并不能独自带领基层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坦途。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证明“基层社会治理+数字技术”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万能公式,相反,两者会在耦合互嵌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价值悖论,这主要表现为“协同与分化”“高效与低能”“自由与束缚”“赋权与集权”等多元目标之间的冲突和张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就要从制度、理念等多角度入手对二者之间的价值悖论进行调适,缓和数字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