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何玉明  于忠斌 《奋斗》2002,(6):19-20
搞好舆论监督,是我们长期以来研究探索的课题,也是群众监督的主要工作。因此,做为党报党刊在强调舆论导向正确,社会安定团结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反映读者的建议、要求、批评和呼声,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地处成都市东郊的十里店,座落着一所素有“公园学府”美誉的高等学校,她就是遐迩闻名的成都理工学院.当你步入这所大学,穿过那郁郁青青的林荫大道,走过那水上建筑的图书馆,来到一幢似乎不大起眼的五层楼房前,眼前会为那独特的美景豁然一亮:那高高耸立的恐龙造型,那清澈见底的小小池塘,那和谐竟如一首凝固的诗篇,一曲美妙的乐章,一睹为快的感觉会蓦地抓住了你.这就是勘称全国一流、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1993年盛夏.一位远渡重洋长达六年,先后跨越了三大学科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学子,谢绝海外朋友们的多方挽留,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了他时时掛在心中的母校.这位满怀一颗中国心的优秀学子’就是成都理工学院的邱克辉博士.邱克辉出生在四川资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有兄弟姊妹5人,他是老大.艰难困苦的农家生活,使邱克辉自小就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从小学、初中直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由于那场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7日,从北京传来喜讯,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教授当选为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联合评选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今年的获奖者全国仅有50名,黄润秋教授能获此殊荣极为不易。事实上,在黄润秋身上已有太多的新闻:在刚满30岁的时候,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导师之一,并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曾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国家“有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地矿部优秀青年”等多种荣誉称号;国际工程  相似文献   
6.
常有党内外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党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什么又是统战工作 对象?本文试图就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对象”的基本问题作一点探讨。一、党外知识分子最具代表性,是统一战线最重要的联合对象党外知识分子历来就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早在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便明确指出:“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1962年,周恩来指出:“不论在解放前还是在解放后,我们历来都把知…  相似文献   
7.
8.
1994年11月6日,中央重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全国人民和广大知识分子中影响颇大的“中华学人”栏目,播出了自开办该栏目以来四川省推出了第一位、也是全国地矿系统的第一位“中华学人”,一时间在地矿部和四川省各高校及科研单位传为佳话.这位成绩卓著的“中华学人”是谁呢?他,就是成都理工学院的青年沉积学家王成善教授.提起王成善的名字,人们大多不曾陌生.这位70年代中从西藏冲出来,仅读过初中一年级的汽车司机,整个80年代都在青藏高原驰进奔出.十余年后,却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先后完成了7项重大科研课题,6次获得部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1部,并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8篇.1991年刚满39岁时,成为成都理工学院第一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的青年教授,荣获国家教委授予的“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同年6月,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总书纪的亲切接见,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捧回了中国科技第二届青年科技奖的金杯;1993年刚过“不惑之年”,作为一名德才兼佣、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知识分子,被地矿部任命为成都理工学院副院长,成为该院最年轻的院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9.
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影响深远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因此,五四运动当之无愧地成为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和伟大的转折点。如今,五四运动已经过去75年了。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但是,那场席卷整个思想界的狂飚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示,却是永不磨灭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