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安排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指特定的制度变革。而制度变革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和政治的非稳定。在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 ,政府的制度供给对不同主体利益关系的调控将影响政治稳定。政府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利益的合理调整 ,是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政府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首要环节,他是政府职能目标实现的基础,其质量高低影响政府工作的成败和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准确、全面、可靠的信息则是实现最优决策的关键.虽然数字化技术和信息革命使社会信息高度膨胀,但其中不乏非精确性、错误、虚假、失真的信息.政府决策时,应对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进行效用选择,力图提高决策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公共决策的信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精华 《新视野》2002,(5):44-46
公共决策是公共组织实现其基本功能和目标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贯穿于公共组织运行的始终。公共决策需要准确、全面、可靠的信息作基础。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类信息高度膨胀,其中不乏非精确性、错误、失真的信息。因此,公共决策者应对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进行适度选择,目的在于提高决策信息的质量。本文拟对公共决策信息的必要性、信息选择的价值追求进行分析,提出数字化智能处理是实现公共决策信息最优选择的途径。数字化技术作为技术现代性的标志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信息高度膨胀和快速流通的发展趋势。据统计,现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为例对农村公共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体制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涉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各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政府工作流程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内生变量.从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的角度看,政府工作流程创新是满足公民需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理念更新、组织变革、机制创新等层面探讨政府工作流程创新的基本依据、本质属性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政权结构中的基础层级及联结国家——农民关系的纽带,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标志着“汲取型政府”的终结,这为乡镇政府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乡镇“悬浮型政府”的显现,又使得乡镇政府转型面临严峻挑战。现阶段,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就是尽快由“汲取型政府”转型为“惠农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10.
促进乡镇政府转型 构建惠农型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政权结构的基础层联结国家-农民关系的纽带,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文章论述,农村税费改革标志着“汲取型政府”的终结,这为乡镇政府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乡镇“悬浮型政府”的存在,又为乡镇政府转型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乡镇政府转型的目标,就是在农村建立一个“惠农型政府”,实现乡镇政府“汲取型政府”的到“惠农型政府”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