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青年需要家庭、社会、组织等渠道多方面的共同培养,而这些培养只有通过本体的接受、内化才能完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青年的自我培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已经过十几年改革实践的检验日臻完善,并为全党所接受。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青年干部成长过程的哲学思考何莲阁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能够担负起跨世纪历史重任的青年干部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一、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矛盾第一,志向远大同政治理论素质低的矛盾。青年干部绝大多数是青年群体中的优...  相似文献   
4.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如此。相对而言,价值观的形成更为复杂,显现纵横交错的立体状态。笔者认为,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外在动力→内在选择→价值观念→实践→体验 就是说:社会变革引起的各种外在作用力(如历史的惯性力、各种思潮的渗透力、社会氛围的影响力,商品经济的幅射力、宣传教育的灌输力、法律制度的约束力等)和实践体验后的反馈力,共同作用于本体,经过内在选择力的选择(包括以现有价值观念为标准的选择,人的素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论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何莲阁众所周知,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国民素质的高低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素质由于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而备受关注是理所...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青年价值观变化呈多元化趋向。就整体而言,青年价值观变化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由于青年人吸收能力强、分辨能力差,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加之人生阅历浅短又自我感觉良好,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价值取向的混乱、偏离与失范。目前这种价值失范集中表现为“三重三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