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本文将主要讨论这样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能够成为突现江苏"两个率先"的一种精神动力,它将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动力的基本属性与特点;二是如何借助作为精神动力之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凸显江苏"两个率先"的社会实践,它将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江苏"两个率先"及"江苏精神"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2.
余日昌 《群众》2013,(10):79-80
刚完成县改区的“农业大区”——南京高淳区,因长期致力于“绿色发展”,呈现出“集聚后发优势、力争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通过三个月的实地走访调查,笔者注意到:高淳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其特色发展路径,取决于其正确处理好“快与慢、富与强、得与舍、美与善”这四对关系。高淳在如何把握这“四对关系”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慈善”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含义,它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的行为。又指人对人的一种心态,包括同情心、怜悯心等。传统慈善主体的基本形态包括家族宗族、制度宗教组织、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团体。近代慈善事业的基拳特点有:慈善家群体的出现、社会慈善组织担当起社会的“调节器”、慈善机构非常重视慈善经费的筹措、近代慈善事业运用了较为先进通讯方式和运输工具、全国性的慈善机构相继成立,大大拓宽了近代慈善事业的救济范围,中国古代的“赈济说”、“调粟说”、“仓储备荒”和“反贫困”思想是中华传统慈善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真善美的真实含义、演绎过程和历史语境,在中西方思想中有着明显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理论是构成当代中国语境中的真善美及其统一形式的根据.实践批判意义上的真善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基本趋向相一致,是一种体现人类生存真实意义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