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余春存 《政策》2013,(4):49-50
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竹溪试验区以305省道为主轴,东起县河西至蒋家堰关垭,辖区内有6个镇、159个村(场)。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镇城带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城镇带沿线6个镇已汇聚全县85%的人口、90%的经济总量,成为全县人口密集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在新的起点上,竹溪县委、县政府将进按照"竞进提质"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  相似文献   
2.
余春存 《政策》2013,(8):87-88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竹溪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处于我国中东部南北气候分界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竹溪而言,就是要高举生态大旗,积极对接融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地建设生态大县,加快绿色崛起,努力建设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的绿色明珠。一、蓄积绿色资源,提升绿色指数。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竹溪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3.
余春存 《学习月刊》2010,(10):73-73
2009年以来,竹溪县全面落实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统三分”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统筹理念,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新路子,促进了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相互融合,增添了发展活力,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城市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区,是面向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余春存 《学习月刊》2010,(12):56-56
党的十七大强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作为贫困山区县,竹溪必须抢先谋划,相时而动,进一步抢抓文化政策新机遇,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文化传承为路径,  相似文献   
6.
余春存 《政策》2012,(6):59-60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竹溪县地处鄂西北边陲,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2.72亿元,  相似文献   
7.
余春存 《政策》2010,(8):47-48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建设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机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305省道沿线的县河、水坪、城关、中峰、龙坝、蒋家堰等6个乡镇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余春存 《政策》2012,(11):87-88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区位独特,资源丰富,生态良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积极做好"加、减、强、活"文章,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