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荣学磊  余艺 《法学》2012,(2):148-154
关于司法的诸多抱怨似乎都在暗示法官权力恣意与裁判不公的莫大关联。法官群体的公正意愿并不缺乏,司法权力行使不当并非导致裁判不公的主要原因。当事人主义的民事诉讼制度设计在实践中也未得到有效落实,制度设计与司法国情的背离也仅是裁判偏离公正的表面原因。我国民事司法面临的最大问题乃是资源与公正的关系过度紧张。就民事诉讼改革而言,坚持"当事人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避免"职权主义"回潮,减少改革过程中的制度反复,应当成为改革的基本理性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民法法典化的政治向度与核心价值之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考察,民法典的编纂几乎总是在一定的政治因素的刺激之下浮出水面,而民法法典化之形式与实质价值的实现,也总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条件。虽然目前中国的民法法典化呼声很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尚不具备制定民法典的思想积淀和学术准备,更缺乏民法典发挥其内在价值的社会土壤,因此,在当前政治稳定、立法权统一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急于制定一部民法典,而应该更深入地进行基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境下的主体资格,是由罗马法上的人格逐渐演变而来。虽然。此时的“主体资格”与当日的“人格”在语词的表面法律意义上相去不远,但其内涵却是迥然有异。针对目前学者们对民事主体资格之构成要素,以及民事权利能力之范围等问题的研究,笔者希望在对主体资格之历史流变作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对有关问题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4.
过失致人纯粹经济损失不予赔付规则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艺 《政治与法律》2007,25(1):94-100
纯粹经济损失是现代民法上的一个新兴问题。通常情况下,具备“非因人身伤害或所有物损害而生”和“经济上之不利益”两个要素,即可构成纯粹经济损失。在比较法上,对于因过失行为而导致的纯粹经济损失,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之内,呈现出一概不予赔付的状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予赔付规则的历史局限性亦日益凸显,因此,应当重新审视过失致人纯粹经济损失的性质,在对其作类型化处理的基础上,选择性地支持赔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中严重存在着“三超”现象,工程造价严重失控。究其原因,固有政策调整和材料、设备涨价等客观因素,但是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滞后的控制理念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才是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审判权与诉权的关系概貌在民事诉讼中,审判权与诉权的关系是一个最核心的结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事诉讼的模式。在纠问式的诉讼模式中,审判权几乎是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当事人诉权受审判权支配,缺乏选择自由;在对抗式的诉讼模式中,审判权则表现出一种消极、被动、中立的姿态,当事人在诉讼中拥有较多的选择自由,基本能够掌握程序的进展。在不同的诉讼模式之下,审判权与诉权基本上是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甚至能够折射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张力,因此,即使是在法律的层面讨论审判权与诉权的关系结构,也必须将其放人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发端于英国,在当今世界以美国最为发达,其制度功能主要在于惩罚不法行为人,以及阻遏相同或相似的不法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在进行惩罚性赔偿之具体制度的设计,即确定惩罚性赔偿责任何以成立、惩罚性赔偿数额何以计算时,应以实现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功能为最高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王露  余艺 《前沿》2012,(4):73-74
法官的自由裁量行为普遍地存在于司法过程之中,并深刻地影响着司法权的外观。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是实现审慎司法的必经之路。本文即力图探究科学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方法与路径,以期帮助法官合理地运用手中的权力,令司法权力的运作保持其应有的审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