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必须自觉遵循辩证逻辑。艾思奇主编的哲学教科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行程体现了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教科书体系改革常常忽略这一点,因而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哲学教科书的逻辑终点是思维具体,是与哲学观相对应的。艾书是局限于人的理性方面的教科书,理论斗争和现实生活需要展示理性和非理性辩证统一的新的教科书体系。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建设的人本意义在于人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目的;人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手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需要,包括政治生存需要、政治发展需要、政治享受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包含情感、认知、意志因素,其总体发展程度制约着人民群众政治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全面准确地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历史变迁,有必要分析人的生存力及其构成。人的生存力有获取力和抗御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人的获取力包括面对自然界的获取力(社会生产力)、面对社会内部的获取力和面对社会外部(其他民族国家)的获取力;人的抗御力包括面对自然界威胁的抗御力、面对社会内部威胁的抗御力和面对社会外部威胁的抗御力。人的生存力是一个矛盾体系,这中间的各个因素都与其他因素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需要"应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范畴,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严重忽视需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需要理论有根本区别.需要是发展的,在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了精神生活需要和政治生活需要.各个领域的需要又分化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对我国社会实践起普遍指导作用的思想,必然以社会主义矛盾为依据,社会主要矛盾是其基本要点统一的基础和围绕的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需要,可以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