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傅扬 《前沿》2013,(11):17-19
在研究马克思关于中国社会的论述时,人们很少关注马克思关于技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问题。事实上,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论及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时,技术的因素也是他思考的重要维度。对马克思有关中国的论述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可以看出,技术在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社会状况的变迁以及发展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傅扬 《前沿》2012,(21):105-1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实践中的摸索,更需要理论上的探讨.本文对吴景超和费孝通关于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比较.在这一问题上,他们既有相同点,比如对中国工业化目标的认识;又有相异之处,在具体道路设计上,吴景超主张都市救济农村,费孝通则坚持工业下乡,发展乡村工业.这反映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且对工业化道路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他们的思考仍然值得今人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在讨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思想时,人们多是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卡夫丁峡谷”、“殖民理论”等方面入手,很少关注他们所论技术对东方社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对中国、印度、俄国等东方社会的影响,技术打破了古老中国的封闭与停滞状态,技术引起了印度经济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技术制约着俄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与前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