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地理环境与文化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环境,包括宇宙的、地质的、气象的、水文的、地文的、生物的等等条件。作为生态基石的地理环境可约略区分为两大部类,其一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及其他有机物质,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环境;其二为生态系统的气候、土壤、无机物质、地形、纬度、海拔高度等,是人类生活的无机环境,  相似文献   
3.
保持民主与权威之间的适度张力,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这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中华文化为解决此难题提供了有益的资源,这集中体现在“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说所昭示的人际间良性双向互济关系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秦至清中国社会形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主流倾向于将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从而使“封建”脱离了古义(本义)和西义(世界通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原论。实考秦至清两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要,而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于起伏跌宕间一以贯之,故秦至清社会形态不宜称“封建社会”,而可称“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封建考论》及其学术争论谷川:冯先生的《封建考论》,我读了。对冯先生的观点,我完全赞成。冯:多谢谷川先生鼓励!您知道,关于封建的问题,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思考了,也曾写过小文进行探讨;但《封建考论》这本书的正式执笔写作,则是2004年到2005年我应聘在日文研主持东亚近代术语生成研究课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游学”“广译”之倡对近代术语的促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后期巨擘张之洞(1837—1909)在19、20世纪之交的20余年间,成就了一番耸动中外的近代化事业,其遗泽广远。本文仅就他力倡游学东洋、广译东书,促进新术语涌现这一侧面,探讨张氏对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意义,努力探讨加强湖北省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动员和引导全省理论界积极投入到湖北和谐文化的建设中,2006年11月22日,由湖北省社科联同湖北日报、湖北省经团联主办、本刊承办的“湖北省和谐文化建设专家座谈会”在武汉召开。会议从和谐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国内外有益文化成果的借鉴以及湖北和谐文化建设的导向机制、保障机制、理论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讨。现将专家发言摘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冯天瑜 《世纪行》2010,(5):47-48
<正>白雉山先生是享誉广远的诗人、楹联作家。他的律诗、联语,早已获得许德珩、胡厥文、郭沫若、夏衍、杨静仁、陈立夫、沈肇年、程千帆、朱祖延、吴丈蜀等前辈的嘉许,也赢得当世学人的喜爱。在现时代,旧体诗文式微,其写作套路与今人距离渐远,仅就格律、平仄而言,真正了解并熟练运用者,已不多见。故力振唐音的白雉山诗,对仗工稳的白雉山联,遗世独立,于罕见中尤显珍贵。  相似文献   
9.
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早期现代化”可从一般、特殊、个别三个级次展开讨论,即从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武汉早期现代化逐层辨析。现代化可区分为“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除西欧少数国家外,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化都是后发外生型的,我国也不例外。从19世纪中叶以降,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坎坷。武汉的早期现代化,晚于广东、上海、天津,早于内地多数城市,在全国处在中上级次,至19世纪20世纪初,武汉后来居上,发展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了解武汉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对于建设武汉美好的未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孕育于东亚大陆山川沃野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她在起伏跌宕中延绵,于吸纳吞吐中生长,成为世界史上不曾中绝的“连续性文明”的典范。本书以4000年中华文明史为基本内容,适当上溯前文明阶段,以见其源流。本书不在帝王将相的相破相杀和改朝换代上展开篇幅,而以中华民族创造工具器物、典章制度、艺文哲思的进程和中外文化交流融变为着眼处,使读者在看滥了的争权阴谋。宫闲秘事之外,发现历史泡沫下深沉的巨流。早在100多万年前,东亚大陆已有原始人类创栋辟莽;距今7千年前后,中华先民逐步完成“农业革命”,从直接获取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