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冯希莹 《前沿》2010,(21):114-116
为了使党和政府更全面的了解社情民意,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突发性的、呈现出激化态势的热点事件,更要关注常态的,反映社会本质的主流社会舆情。本文阐述了辨别主流社会舆情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主流社会舆情的最基本特征,并对主流社会舆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学理分析,最后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主流社会舆情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生保障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党和政府对顺民意、知民情、解民忧的认识日渐深刻。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的诉求表达渠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为"单位性渠道"的核心地位明显弱化、社区居委会组织在各诉求表达渠道中表现突出、宏观的体制内渠道不断拓宽、"微博"渠道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3.
冯希莹 《人民论坛》2012,(11):16-17
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对街区群众的微观服务,畅通基层诉求表达渠道是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这意味着基层社会管理要从群众的需求入手,通过基层诉求表达渠道的制度化建设,在解决基层管理制度化问题的同时,破解"人治",建立群众对街区社会管理者的考评机制,从而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不同主体间的对话、协商与合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