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态旅游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冯庆旭 《思想战线》2003,29(4):73-75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生态道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道德保障。对开发者来说,开发要有一个限度,即道德界限。对经营者来说,要始终将真善美三者兼顾起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旅游者来说,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环境所具有的公共性的特点与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决定了政府环境义务的责无旁贷,同时也意味着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有了坚实的伦理保障.政府环境义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人为环境风险的伦理义务,二是制定环境标准,以使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个合理的水平也就是不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以及不给环境权造成伤害,并能实现人人本应享有的环境权,从而最终实现人作为目的本身的伦理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事实。对待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伦理态度,首先需要各民族对自身的伦理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伦理认同,然后在此基础上相互承认、彼此尊重、理性宽容。唯有如此,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才能既保持各民族自身文化相对的独立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又能在长期交往中相互促进,共存共荣,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环境人权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整个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运而生的,它是为每个人平等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即每个人生活在有一定品质保证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能够维护人的尊严.从伦理角度来看,环境人权是人类尊严的表达,是一项道德权利,有着丰富的伦理意涵,即环境人权是一项不可放弃的道德上的要求权,它表达了对所有人的平等尊重,同时遵循不伤害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