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用法治方式推进黄河文化带建设,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有效保护弘扬黄河文...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源于农民的生产经验总结。作为用益物权的内容之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农村地区秩序的安定和农业发展的稳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客体——土地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纯粹的民法规范又无法保证公共产品得到有效的保护,故必须运用公法手段,即管制手段进行规制。现行法律主要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主体、方式和程序进行了规定,具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须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刘先辉 《时代法学》2013,11(4):36-4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自我认同和身份的象征,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的角度厘清它的内涵与外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法律角度解释文化遗产的概念,梳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历程,阐述该法律部门体系化的构建,并以“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为指导,在立法上完成向非物质、整体、动态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现有法律规定没有明确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公益诉讼范围,但是检察机关依据国家、省级人大的授权已经开展了司法实践。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均是文化遗产的下位概念,此类诉讼的准确法律定位应当是“文化遗产公益诉讼”,司法机关却将文物、文化遗产并列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定位偏差。检察机关提起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为人权理论与公共产品理论,结合检察机关在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面临的线索发现难、取证效率不高等问题,应当从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办案质效、实施集中管辖、提出特色诉讼请求、探索事后监督等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6.
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最严厉的刑事处罚措施也不能制止日益严重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发生。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立法价值理念的偏差、环境内涵的不周延和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单一是环境恶化、资源破坏的根本、直接和客观原因。转变立法价值理念、增设环境危险犯、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7.
森林法学研究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虽然该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林权理论、森林法修改和林业执法、司法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研究视野狭窄、质量不高等方面的不足。意欲拓宽森林法学研究领域、提高研究质量,需要法学思维的回归。森林法学研究应当以法的价值为研究本质、权利和义务为线索、以基本概念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主流法学界的认可,进而提升森林法学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