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央“振兴东北”决策的鼓舞下,东北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们都在纷纷议论怎样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由此而展现了一片生机。本文试图在揭示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基础的地位、特点和变化的基础上,讨论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需要重建社会基础的内容与途径,以期为“振兴东北”做一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当前 ,要高扬创新精神 ,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全面做好高校工作。  相似文献   
3.
表象与空间是一对具有深刻联系的范畴。迪尔凯姆等古典社会学家在关于社会分工、群体整合和空间关系的研究中,对集体表象予以高度重视,并做出了深刻论述。列斐伏尔等当代社会学家在后工业社会的城市改造中,把集体表象与空间压缩、空间权利、空间矛盾以及网络空间问题进一步联系起来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网络社会快速崛起和城市社会空前扩张的新形势下,中国网民却在植根传统的网络群体分化中,通过集体表象形成了空间区隔。应当充分借鉴古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关于集体表象和空间变迁的思想观点,对中国网络社会的集体表象和空间关系做出事实考察与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不会轻易确立,旧制度也不能简单替代,特别是那些仅仅追求效率的经济制度,一旦冲击那些稳定地维持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制度且得不到有效协调时,群体事件就会以各种形式爆发,这是追求社会稳定与和谐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的认同分化与风险集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化进程呈现了明显加快的趋势,当人们为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高兴之时,社会风险也接踵而至,不同类型的社会风险似乎正在同城市化进程展开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我认为,应当把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问题同中国社会的结构分化、认同分化和社会矛盾集中等问题联系起来研究,才能更为有效地深化对城市化风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网络化,不仅有效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球化进程,而且也日益明显地加快了社会生活的个体化趋势。如何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产生原因、运行机制和引发矛盾,借鉴古典社会学从集体表象着眼整合社会分化或促进社会团结的理论思考,充分认识社会表象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价值信念和引领社会行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员工实施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 ,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增强考核的有效性 ,首先要知道考核的重要性 ,即知道考核是对员工奖勤罚懒的依据 ,是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开发员工潜能的依据。考核有效性的条件保证 ,包括有完备准确的职位说明书 ,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有正确的考核指导思想 ,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考核。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住房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城市居民的住房产权形式差异多样。住房产权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边界的空间权利,在房价上涨和波动中,相邻生活区域内的住房产生价值分化。居民房产财富和收益权利的差异,导致居民对自身空间权利、住房政策目标与现行效果的认知、评价和预期等空间表象产生分化与矛盾冲突。准确把握城市居民空间矛盾的社会基础和展开形式,保持住房政策的一致性与稳定性,对稳定居民社会心态,改善居民关系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宣传思想工作者,或是由于受命,或是自己爱好,往往要给媒体写一些言论。而言论是新闻体裁中比较难以驾驭的,也是最能体现作者理论功底、政策功底和文字功底的体裁。通过言论写作实践,我体会到要写好言论,必须掌握以下八个方面的技巧。一要掌握理论。所谓言论,就是对某种理论观点的阐述和发挥,或者是根据理论对某种事物的评判。写言论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具备相应的理论功底,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哲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还应掌握一些数理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在言论写作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  相似文献   
10.
熟人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为官应不应酬直接关系到其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吃请历来是中国官场上的公关秘笈与通行证,再硬再铁的制度也会在觥筹交错中被酒精泡软,再严格再完善的规则也可能被无孔不入的人情关系扭曲腐蚀。2006年3月14日,又有121名民营企业老板拿着结业证走出中共中央党校的大门。这已是该校对外培训中心主办的第65"期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数据显示,仅针对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已办60多期,有近万名学员。除了学习课程之外",结交朋友"被许多学员视为收获之一。新疆某水泥制品厂厂长说,北京之行让他结识了一帮朋友",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因此,关于熟人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在市场和官场中奔波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人们,无论怎样紧张疲惫,一旦回到亲朋好友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中,便会感到轻松与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能够以朴素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原初本性。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要求。那么,如何通过扎扎实实的政治文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的转变、从熟人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熟人社会存在的根源、内涵、演变、流行、影响、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让大家从中受到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