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思仓 《前沿》2002,4(9):22-26
马克思去世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高涨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机会主义派别。为了丰富马克思主义 ,给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他对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形势与策略作了深层思考 ,提出了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系统构想 ,阐明了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反对机会主义问题。恩格斯的再认识思想 ,启迪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论 ,启迪了中国共产党正确开展两条路线斗争 ,加强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思仓 《前沿》2004,1(1):33-36
列宁建党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党是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 ;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党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中的最高组织形式 ;党要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党内必须开展两条路线斗争等。列宁的建党理论对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思仓 《前沿》2004,4(6):33-36
十月革命后 ,俄共 (布 )党该如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以极大的努力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和基本形式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必须由共产党领导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不仅为俄共 (布 )的长期执政奠定了理论基础 ,也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直接参与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渴求知事、议事、决事的民主权利。村民自治,就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它不仅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解决农村诸多矛盾问题、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对收入分配的认识在逐步提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要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收入分配上存在合理的差距,同时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思仓 《前沿》2005,4(9):42-45
列宁在晚年认真思考和回顾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新的构想。这些构想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农业合作化,二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工业化和电气化,三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四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开展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列宁的这些构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形式开展着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待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思仓  卢争妍 《前沿》2004,3(8):25-29
十月革命后 ,俄共该如何实行社会主义民主 ?列宁进行了探索。先是实行人民直接管理的直接民主 ,后来又过渡到实行间接民主。间接民主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 ,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列宁领导俄共 (布 )对实行间接民主中出现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取得了一些成效。列宁逝世过早 ,他的设想并没有得到完全实现。但是 ,列宁探索的理论还是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9.
刘思仓 《前沿》2003,4(9):100-103
十月革命后 ,俄共 (布 )成了执政党 ,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列宁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必须坚持党对苏维埃国家的领导 ;执政后党的根本任务是搞好经济建设 ;党要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发展党内民主 ,加强党内监督 ;注重党员质量 ,纯洁党的队伍等。列宁探索出的这些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并对其它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抓好这项工作,不能时松时紧,不能出现断代,更不能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要从基础抓起,从儿童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这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健康、持久、稳定发展。 少年儿童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国家要靠他们去建设,我们的民族要靠他们去振兴,我们的社会要靠他们去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抓住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抓住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把握住了未来。 那么老一代人怎样才能放心地把旗帜交给下一代呢?关键问题是把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始终抓住不放,把青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