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信息素质:E时代青年成功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那些掌握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可以在信息观念的支配下、在信息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信息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为了大多数青年都能拥有这样的素质,我们的社会和青年自身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在自反性实践框架下,以成年初显期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代际关系的特征和回溯代际亲密性的建构过程,来理解当下城市中产阶层家庭的亲权和孝道回归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中产阶层家庭代际关系的核心特征是以亲密情感为基础的亲权和孝道运作。父母的亲密亲职和子女的协商性成年是亲权和孝道回归的两个自反性实践机制。对身处个体化进程之中的青年来说,向父母和孝道的回归,既是亲密惯习的实践结果,也是协商性成年道路上的自我认同建构。从孝道文化变迁的微观机制看,这一现象体现了自反性实践对既有家庭制度的创造性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现代性解释框架下对我国婚前性和同居的社会态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数据来源于2007—2008年在上海和兰州两地进行的抽样调查(N=2200)。研究结果发现,成长于改革开放前后的人群对婚前性和同居的态度的确具有显著差异,但与西方相比仍相当保守。在影响因素方面,除了现代理性、后物质主义和个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增长之外,社区文化和国家制度变迁对我国性态度变迁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过家人"是豫西南D县农村青年以建立、维系和发展父系家庭为核心的生活理想,包括"成个家""过日子""成为一家人"三个基本维度。通过择偶成家、婚姻维持、理解认同三个层面的考察发现,"过家人难"背后的婚姻风险化产生于乡村社会的转型。既有的传统婚姻策略失效,个人被释放的利益和情感追求因缺乏社会支持条件而变成新的风险源。婚姻不稳定的风险情境推动了婚姻策略的个体化倾向,但强调个体化的利益保护策略并不能成功实现"过家人"。从择偶、持家到维系,"过家人难"不仅体现在确定可靠人生道路的消解,也体现在对个体资源、智识和能力的高度依赖,还体现了女性身陷多元角色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郁闷:都市青年"流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郁闷指的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指个体自我心理上确实有压力,需要改变现状,而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办法,所以感到窒息和痛苦。“郁闷”反映的是社会的一种客观状态,是无从选择的结果,因为现实不可能是熊掌和鱼兼得的。  相似文献   
6.
生养孩子的非经济成本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上海的调查数据对生养孩子的非经济成本,包括生理、心理、个体自由和发展机会、夫妻关系成本等多侧面加以较为全面的调查和考量,并分析了各种非经济成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和彼得堡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中俄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的10个方面40个指标进行了异同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在两城市居民认同率都较高的身份中,上海人比彼得堡人更重视家庭身份和自我综合评价,而彼得堡人比上海人更看重自我人口学身份;在认同率较低的身份中,宗教身份和民族身份对彼得堡人比上海人相对更重要,而职业身份对上海人比彼得堡人更重要。两城市居民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结构的异同点,一方面显示了社会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来自于福利结构的渗透,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自我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刘汶蓉 《青年研究》2012,(2):22-32,94
本文从外在社区压力和内在价值观驱动的两种形式制约行动的假设出发,考察了成年子女对孝观念四个层次的认同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孝文化的社区压力假设基本得到证实,而内在价值驱动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的情感支持上。当前城乡代际失衡的现象并不能简单归因为"孝道衰落",而更多的是社会结构性压力在家庭中的呈现和青年人普遍面临的社会压力向父母的转嫁。  相似文献   
9.
探讨俄罗斯的国民认同,就是要理解俄罗斯民众对俄罗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有什么样的集体认知和内在诉求.其背后是理解俄罗斯社会的价值体系的问题.俄罗斯社会转型后国民认同的失落和再造,与最初脱离本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气质的基础,以及此后恢复威权主义传统和强国意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多种生存模式无论是幸福还是不幸福或者说哪种角度的幸福,但都可以被摆在“新女性”,面前供其选择,而男女关系的现代性就在于这种选择的正当化,那么,每一位当今中国女性都有了这样自由选择生存模式的权利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