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正>反腐倡廉的更高目标,不应止步于遏制贪腐之心,而在于使"廉而有为"成为人们的内心自觉和行为导向,廉能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此。廉能文化是在继承了传统廉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廉能文化包括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的内涵,它在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和改善发展环境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一种政府公共性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的公共性是指其为公众所有的属性.只有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约束,才能真正体现政府的公共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需要把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社会制约权力这四种机制综合起来,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赋予其合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公信力提升问题探析——以政府职能转变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政府公信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政府的公信力与政府职能活动的相关性在于,它是政府的职能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结果,政府越是高效地履行职责、提供服务,就越容易赢得公众和社会的信任。只有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导向,明确政府职能目标、调整政府职能重心和管理权限、转变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才能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的语境下,"距离悖论"问题广泛存在,即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高于中央政府;相较于西方,中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随着行政层级的降低而降低,即存在所谓的"塔西佗陷阱"。公众对基层政府的低信任度,不仅使得基层政府难以达到善治的目的,而且会增加改革的成本,增加改革被拖延或终止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吸收公民参与治理活动,监督治理进程,了解治理信息,分享治理成果,是修复信任障碍的有效路径。为此地方政府亟需通过公民参与,提高公民政府治理的制度信任、情感信任、过程信任和理性信任。  相似文献   
5.
提升政府公信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政府的公信力与政府职能活动的相关性在于,它是政府的职能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结果,政府越是高效地履行职责、提供服务,就越容易赢得公众和社会的信任。只有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导向,明确政府职能目标、调整政府职能重心和管理权限、转变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才能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行政伦理困境中的行政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困境是行政行为选择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种道德伦理方面的两难情境。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是行政行为选择的前提,责任冲突是行政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走出伦理困境,在于构建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7.
刘雪华 《学理论》2013,(11):371-372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新生儿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而我们作为这个新生儿的实践者与执行者责任重大。在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在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引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职专业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是本行业的专家,具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方法和技艺。  相似文献   
8.
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改革浪潮将中国农村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由此乡村治理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与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和主要途径。因国家政权只延伸到乡镇一级,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使国家基层政权对农村的控制力减弱,导致农村出现了政治真空。加之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农村宗族势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影响村民自治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究宗族势力的时代变迁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以确立对待新时期宗族势力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