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5篇
中国政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两岸跨世纪农业科技合作之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20年来,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面对21世纪,未来两岸应在优势互补,科技先导,坚持高起点、高效益,合理布局,优化配置,突出重点,双向互动的原则下,把握好合作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对台农业科技合作政策体系;切实办好对台农业和农业科技合作园区(或实验区);加强对台农业高新技术引进与合作以共同推动两岸农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台湾农产品履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是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所有生产资讯皆为公开、透明及可追溯的制度设计,是确保食物安全的信息化举措。台湾借鉴日本及欧盟等先进国家所实施的农产品生产履历制度的经验,从2003年起规划实施这一制度.并将其纳入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有力推动了台湾农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但也存在难以纾解的结构性矛盾,而这些结构性难题的产生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制约已成为当前两岸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因而,纾解之道也不能就经济论经济,应究其根源,从多维度、多层面去思考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民族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领域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30多年来,基于中华文化的同根性,两岸经济合作持续发展,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由于两岸存在的社会文化隔阂,经济合作呈现波动曲折的复杂状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尽管ECFA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了相应的制度性保障,但在两岸社会文化层面没有得到有效融合情况下,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两岸经济摩擦与矛盾也将不断上升,进而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只有不断推进两岸文化融合与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体系是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及政府组成的科技创新和商品化生产网络系统。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提升区域竞争力,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大举措。台湾真正意义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它以《科学技术基本法》的颁布为标志,旨在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体系,把台湾建成亚太地区的“科技岛”。目前,台湾已基本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高效率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2月12日,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国务院批准在福建、广东、天津设立三个自由贸易区。同年12月30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区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福建自贸区建设全面启动。设立自贸区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差异化探索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大陆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福建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是呈现大陆改革开放成果的最直接窗口,在福建建设自贸区对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台湾三次农地改革:动因、措施、成效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过去50多年台湾先后进行过三次农地改革,它对台湾工业化过程中的现代农业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些做法,对目前祖国大陆推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台湾农业增长方式的演变及成因探讨单玉丽*一、台湾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特征经济增长方式就其粗放型和集约型之划分,可以说最早是从农业开始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叫法不同而已。即在传统农业时期一般称为广种薄收与精耕细作。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是广种薄收,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村,已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场所,而且是人们居住环境、社会福利和生态保育的基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发展多元化的新趋势下,农村建设的理念正在由传统的硬体导向向软体导向转变。基于均衡城乡发展,纾解社会经济二元化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台湾于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富丽农村”建设目标。10多年来,台湾把“富丽农村”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富丽农村”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