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指向生活世界视域中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德育理论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解决德育失范,德育机制失灵,德育实效性低的现实,仅靠德育自身的隐性博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传统德育中的政治化、知识化和功利化倾向,也只是德育活动过程中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在于研究德育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上存在形而上学的倾向。因此,超越传统思维定势,在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寻找德育创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以弄清人的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人或个人的本质为前提和出发点的。他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背景下来考察,把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定同个人的应有发展、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个人的和谐发展联系在一起。其思想实质在于:使人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以达到自我实现;达到自主活动和保证自己的生存;求得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使人类社会朝着有利于个人和个人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学理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证:从学科特点上看,人的需要理论和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存在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性、情感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存在的现实根源.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学理基础的研究过程,就是通过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反思、批判、调节、修正、改造、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提出,既是社会发展的本质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4.
卢岚 《唯实》2011,(3):83-87
随着单位社会的终结,社会联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动。这种变动的突出负面影响便是使社会成员把财富与社会地位看成是人生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后单位社会呈现出的这种价值观念一元化、单一化、同质化的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嵌入后单位社会生活中,并与后单位社会各项体制相适应,致力于社会道德修复,规范重构,鼓励教育人们勤奋学习,重思考,善判断,以利于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经济与道德的同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卢岚 《理论与改革》2012,(3):124-128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程仍悬置于社会生活层面之上而与日常百姓生活渐行渐远。其理论受制于各种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的窠臼之中: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对接的视角;二是缺乏从纵向控制到水平互动视角的切换;当前社会上诸多问题,如权力支配与草根自由的错乱、精英逻辑与底层逻辑的冲突、互渗等等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向人们讲清楚,弄明白。因此,如何在底层生活世界中重建和拓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既包含有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俯视,也蕴含着自下而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解读,实现由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支配与回应切换到上下之间的水平回应。这是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卢岚 《唯实》2013,(3):66-69
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打破了民众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为他们提供的低工资、广就业的福利计划。大批社会成员开始为家庭基本生活、为自己的前程、财富积累等现实问题表现出了极度焦虑不安、浮躁紧张的情绪。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压力下,国民的担忧、紧张、浮躁心理最终积成的社会焦虑现象,  相似文献   
7.
卢岚 《唯实》2008,(8):68-72
草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直接进入人们的心灵深处,启动受教育者心灵的体悟、情感的激发、生命之间的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新的话语资源与命名冲动。它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必要的平等性的灌输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与生命共融的过程。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研究,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网络社会的崛起,既有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社会引发的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解释不足而提出的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建构,是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视野中,观察、审视不同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现象,打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隔阂,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线上与线下”的双向互嵌,“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的全面贯通。因此,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概念建构到关联性议题的关注,就是追问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社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题域,厚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现行德育是以灌输为主的外施性方法进行的,很难深入人心,成为受教育者自觉的道德需求,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其根源在于忽视了德育的草根性。因此,必须从认识德育的草根性为切入点,以人的本能为内核的生命自然为依托,深入展开德育草根性的研究,激活灌输性德育的生命力,使其与德育草根性融为一体,实现德育草根性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以解放思想、稳定社会为我国政治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