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学生"红色社团",是指以学习、宣传、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宗旨的理论学习型学生社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蓬勃发展的大学生"红色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凝聚青年大学生的有效载体。分析大学生"红色社团"的作用、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探寻一条推动大学生"红色社团"健康、持续、良性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规则意识"是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态度和自觉按章办事的行为习惯,是公民意识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建构现代社会秩序的客观要求和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但公民的规则意识还很薄弱。这需要我们破除落后的文化传统的羁绊,充分利用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树立规则意识,提高公民素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史娜 《前沿》2010,(3):61-6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商品交易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我国社会的经济价值观领域也开始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全面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内在的诚信观、契约观和竞争意识等价值观的觉醒和发扬,使我国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价值观的外在影响。本文根据"中国公民价值观蓝皮书"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公民的市场经济价值观转变基本成功,但是这跟未来的现代经济价值观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不仅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思想领域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重大嬗变。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复杂社会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社会价值观的功能及其嬗变规律,为建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体系提供理论基础。笔者认为,社会价值观的具有引导、凝聚、调节、指向、批评教育等功能。而社会价值观的嬗变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的颠覆与价值观的生成交替作用,价值观的冲突与价值观的整合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主体单一化和利益结果平均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益格局。这种利益格局的重大变迁及其蕴涵的内部矛盾对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既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出了一定挑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层面,如何使其内化为个体认知,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接受、理解和践行,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就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入手,努力探寻各种有效途径,力求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体制逐渐转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对外交往不断扩大,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生产活动、经济政治制度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亦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开始进入一个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主线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也相应地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相关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见义勇为观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但同时在认知和实践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从课堂教学、常识培训、社团组织、榜样示范、心理建设、制度保障六个层面,科学引导大学生的见义勇为行为,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娜 《前沿》2010,(2):21-23
马克思的"人学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思想,我国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经历了从"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的观念体系的过渡。本文旨在通过对这种转变的研究和分析,阐述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公民价值观蓝皮书"做出的调查报告,当代中国公民文化价值观趋于保守,集中表现在对"亚文化"缺乏包容力,普遍排斥边缘群体。这说明,当代中国公民的文化价值观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与现代文化价值观有一定差距。这需要我们培养公众的文化包容力,善待"边缘群体",从而使"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