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从广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在对时代特点、国际世情、中国国情等的深刻认识与自我觉醒中,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概括;从狭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当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性质、条件、规律、目的及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自身的性质、探索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条件、初步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规律、指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流行的是一种理论模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派别——从苏联引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指导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对提高我国人民的思维能力和政治觉悟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也正是这种定于一尊式的哲学理论,取消了其他哲学理论存在的权利,禁锢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对其他哲学问题的理论探讨,造成了我国哲  相似文献   
3.
谢维营《哲学的魅力——思想探索的快乐》一书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发明了一些新概念、运用了一些新方法,能从“思想创新”的高度把握哲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一、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式比较叶启绩毛泽东的一生,我们可以说就是努力把中国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成功。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他同样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没有采取苏联、东欧国家那种主要通过“剥夺剥夺者”的暴力手段没收资本家的财产,从而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造的办法;而是主要采取“赎买”、公…  相似文献   
5.
研究设计适合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播效果。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播方式,应利用群众化语言进行传播、利用现代网络进行传播、发挥榜样在传播中的作用、结合红色文化产业化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同时也推动着作为精神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一、精神文明的发生人具有需要,因而人才进行有意义的石动,才能创造历史。正是个人基本生活需要满足的社会需求,构成了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切人类社会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农、食、住以及其他的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  相似文献   
7.
一、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矛盾的最初认识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改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956年 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同月,中央制定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党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些都是他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即将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所进行的探索。同年 9月,中共八大召开。这次会议明确地指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提出:“我们国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