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叶奕翔 《政法学刊》2011,28(2):119-123
用文化研究的思路审视当代中国警察文化的研究,既有利于文化研究的本土化,也可以为警察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就警察的形象危机而言,借鉴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官方主导的警察剧进行受众研究,发现协商模式占了主体,但在另一些媒体尤其是网络上,对立模式也是很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警察文化的概念。警察的自我认同可以抽象为四个模型,警察主导文化应该重视理想型价值。警察亚文化起源于基层警察,是警察文化的亚系统,在构建警察的形象与自我认同中,发生了重要作用,是我们认识警察群体的重要途径,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原本以精英分子为主力的文化民族主义开始在大众文化中大行其道.文化民族主义的一般性特征,如语言中心主义、跨国性、稳定性等,在大众文化中均有明显表现,而文化的角色则有所变化.近年来的文化民族主义热情,有复杂的原因,如果在大众文化的视角下来审视,则市场性和可读性是重要因素.大众文化中的文化民族主义,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但不能以独特性的名义拒绝普世性.把民族文化制成消费品,这无可厚非,只是不要为了猎奇而歪曲传统.以文化民族主义为卖点,也未尝不可,但不能走向狭隘偏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