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都江堰市在5·12大地震中损失惨重.市区内八成以上的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山区内95%以上的房屋损毁。据统计,全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都江堰市主城区需要新建住宅约47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有关问题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理性地调查研究空气污染的特征、污染的源头和持久控制的方法,才是建设性地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开始。PM2.5排放和分布有一定特征,科学地了解这些特征,对控制和预防污染的影响有重要作用。PM2.5在北京市内分布特征为:室外的污染程度比室内严重;在道路上比在住宅区内  相似文献   
3.
叶祖达 《北京观察》2013,(12):32-33
香港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来自各方面共同的努力,这包括了所有机构与企业,共同创立了一个为绿色事业发展的平台。通过代表不同角色、专业、行业和社会利益的机构协同努力.为香港绿色建筑的发展搭建了平衡不同利益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产业是通过旅游推广宣传,以文化内涵为内容,吸引国内外旅客到北京体验消费,带来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推动创意,再从而提高对国际的文化影响力。北京要把握机会,构建和打造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以全方位、多层次、跨行业的角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小城镇未来发展应依靠发展低碳经济,充分利用小城镇区位优势,一方面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各城市提供一个领先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模式。北京市小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定位方面不突出,未能把握目前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最新增长点。发挥小城镇的优势,再从而带动北京市城市整体平衡发展,成为富有竞争力的世界城市。北京小城镇未来发展应依靠发展低碳经济,充分利用小城镇区位优势,一方面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各城市提供一个领先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我们城市发展管理思维的挑战,应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为平台,优化城市规划决策流程框架,制定北京市低碳生态城区建设标准,对目前传统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作出目标及方法上的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观念。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要根据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充分发挥对全国其他城市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示范作用,从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建设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风暴:是危难也是机会 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对北京市经济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后果还远未完全表现出来。今后两年的国际经济环境会很严峻.2009年可能是中国和北京经济面对最多挑战的一年。由于出口市场的萎缩、旅游活动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可能会受到严重打击,首都经济发展面对不明朗因素,北京市政府在2009年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鼓励消费、稳定首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之最大挑战。国家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北京作为全国首都,发展低碳经济有其必要性和示范标杆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管理 按照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达到总量的30%后,就开始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已经由1985年24%.升到2005年43%。从眼下开始到21世纪中叶,将是中国实现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21世纪我国城市化将成为整个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中心现象和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从“低碳经济”到“低碳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路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来看,中国一直都以积极态度研究、讨论、制定、并实施有关政策,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1992年6月,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批准了《公约》,中国成为该公约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2008年7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