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这一基于天津X微电子工业区青年工友的调查报告主旨在于描述全球化背景中产业链低端的青年工人的生命境遇并揭示其中的结构性因素。论文从资本和技术的全球视角展现处于双重低端的去技术工人的经济图景,从微观的劳动过程视角解释生产过程中的异化。论文将时间(生命周期)维度从心理层面和遭遇层面两个方面加入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一种积极心态集体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这一基于天津X微电子工业区青年工友的调查报告将展示,对于处于全球价值分享体系和工厂的技术-权力结构双重低端的青年农民工,在其生产过程中,被马克思诉说的异化普遍存在,并发生着种种身体的反抗和意识的反抗;另一方面,与数控自动化过程及资本主义工作原则对熟练机械工在过往经验中形成的熟练技能的分解不同,从一开始以去技术的分解劳动进入电子组装业的青年农民工将面临其今后生涯可行能力的剥夺。对于以上两种过程,农民工个体的体验为某种不稳定的、模糊的心情的变化,然而,这些被Braverman称为阶级意识储水池或初级阶级意识的东西却并未发展为对集体所处境遇的共同认识和试图改变的状态,本文尝试寻求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乡村自组织在形成生产的、资金的和个体利益的有序化整合中,内在地需要一种社团文化上的信任和共同信息范式的基础。这样的文化上的准备,规定了社团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和互动方式,使得不论是生产各环节上的协作还是资金信用的让渡都以一种较低的成本运行,这也就表明,通过新乡村建设带动的新文化注入,出现熵减小的趋势。在当代新乡村建设的案例中,无论是小规模城乡间的生态产品供应,还是跨越十余个村镇大范围耕种实验,都能在其中辨别出"合作"的元素。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机理,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民间经济协作组织形成过程,体现了自发性制度演进特征,以及系统的弹性或可恢复性,即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留或重新获得它原有的状态或构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第一部分构建了基于中国出口企业实际国内增加值数据和实际拉动就业量的加工外贸行业对中国城镇化作用指数,并分别计算了传统制造业和深植于全球产业链中消费电子部门的相应数值。研究发现占据外贸出口相当比重的微电子制造业等部门因在国际技术分工图景中处于末端地位,导致其不论是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在增加值贡献方面对城镇化拉动水平呈低水平状态。在通过与高端服务业出口部门对城镇化作用指数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产品增值作为政府财税收入和从业者工资的终极来源,在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和意愿以及个体生活能力两方面制约着城镇化质量。通过对日本高速增长期产业增加值率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可以发现通过开创性地应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积极推进以高增加值为指向的产业政策,构建基于技术能力的动态比较优势,可以达到产业能力与城市化过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