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习近平同志提出著名的"四个全面"以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达93处用到全面,将"全面性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推到了理论前台,需要不断去学习、解读和阐释。全面性方法跳出了对立统一的限制,将事物内外的所能掌握的因素都纳入考虑,契合"知行合一"的中华文化传统,强调完整、周密、详细的行动,符合当前治国理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体现出更灵活、更实用、更科学的特征,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方法论部分。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要在2010年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建设,《行政强制法》等法律的制定与颁布已呼之欲出。但对于行政强制的概念称谓还有着不少争论,本文意在对行政即时强制的概念作一较为详尽的剖析,首先对“即时”进行溯源与界定,再对“强制”提出异议,然后明确“行政”的边界,从而确定行政即时强制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3.
最初研究精神生产的是早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们主要从"物"的角度考察社会财富增生的缘由;随后,德国古典哲学侧重从"人本"的立场,在一定意义上阐释了精神生产作为人本质的外化和对象化;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则主要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认为只有产生了剩余价值的才是生产性的生产,并将精神生产提升到社会生产理论总体框架中来考察,但他们研究涉及的精神生产都没有脱离社会财富增长这一条隐含在其中的线,从而也就在哲理层面上逐步揭开了社会财富增生的真实来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隐含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本”、“均贫富”、“忠恕”、“乾健”、“天人合一”等精神,融贯了家国集体主义观念和儒家尊师重教等传统,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时代化的体现,必将在现实中提升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继"中国梦"之后,"创新"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宣讲的一个高频词语。人类历史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思想文化创新则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一个民族的思想高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唯心必错误"、"唯心必反动"的教条思维定势严重扭曲了哲学史的本来面目,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评价;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派别自然分化的必然产物,它们之间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唯物和唯心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的对立并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评价和划分哲学的标准是多维的;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之间展开的对立斗争,而是不同哲学派别之间在这种彼此竞争、对立、博弈和碰撞中所产生的相互补充、相互调剂、相互推动和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7.
人们遇事不寻求法律的救助,整个社会存在一个求人的循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原因在于我国法治实践时间较短,法治推进路径与西方迥异,人们缺乏支撑法律实施的自主自立意识。"以人为本"突出了个人的历史主体地位,有助于促进个人树立法治信仰,是化解我国法治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