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决议明确“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写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当中。因此,十四五期间要把坚持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学技术的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努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战略重点,把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保证。这个重大部署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贯彻,体现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驱动一以贯之的思想坚持和实践落实。  相似文献   
2.
现代执政党地位的稳固,不仅需要在实际执政过程中以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公平正义、推进社会进步的方式赢得民众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而且还要根据时空的变换,调整并创新自己的意识形态,防止因意识形态的不能与时俱进而出现号召力和吸引力减退,进而陷入某种困境的问题发生。前苏联因意识形态的封闭、僵化、教条导致的意识形态危机是苏共崩溃、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保证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充分阐释与弘扬为根本。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的内在品格与现实价值的彰显需要以扎实、合理的学术成果的丰富积淀为内核,增强其厚度和力量;更需要把深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成果及时转化到意识形态之中,成为其科学性、价值性的有力论据,不断扩大和增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感召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的意识形态转化意义的认识具有明显的阐明与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社会学界中用阶层分析替代阶级分析的做法一直是主流。但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当今世界乃至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非但没有显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论点的消亡,反倒更加彰显其现实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对各种阶层分析理论的兴起、阶级分析理论的现实地位凸显以及阶层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之间的根本区别和具体联系等进行一定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群体分化状况,有效地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认同,以推动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始终处在现代化发展之路的摸索中。在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之路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深度解析中,需要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过程连接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对问题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才能真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合理、最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社会自治能力增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管理创新有这样几点非常关键:一是参与主体的多元性,而不是政府一家包打天下;二是政府的管理方式要与自己的服务型政府的定位相契合,体现干预、协调的特质;三是与第一点相关联,要尽快使社会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以其自治功能的增强进而实现现实公民社会的成长建立。当下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之一,是要在看待并有效提升社会的自治能力与水平上有提高、有突破,需要达成共识并加以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6.
吴玉敏 《求实》2005,4(7):34-3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总体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等重要观点是其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个思想的成立是基于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正确评价和对其全部理论的整体把握,有必要作出深入分析和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7.
对于辛亥革命这场正式开启并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变革事件给予怎样的历史定位与评价,至今依然充满了各种争议。无论是对事件本身,还是对事件所蕴含的各种议题,都有着太多需要作更进一步挖掘、更多视角分析的空间——尤其是对革命本身的上下探究,更是讨论辛亥革命必然要涉及的思想话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流行并改造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与观念,进而或明显、或潜移默化地改变和转换着国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又是马克思主义逐步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接受中国文化的熏染,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习惯的相冲撞、相重合,是对中国人的许多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并使其发生异质性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价值选择、整合的循环往复中,形成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文化价值体系,使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明确的价值定位,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感召力,成为凝聚社会的根本力量,呈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中国传统所形成的对塑造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理想和追求发挥重大作用的文化理念进行深入挖掘,并实现相应的现代价值转换,令其在中国悠长而剧烈的历史裂变后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相似文献   
10.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及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从最根本的人类真正自由发展的角度入手,共同富裕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本质,社会公正才有了最深刻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之际,中国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生活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