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网络世界与网络传播的审美化问题,迄今少有专门论及。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又一审美空间,网民身份的审美包装以及网络功能的审美化是网络审美化的主要表现。网络世界审美泛化是感性魅惑的产物,体现了消费社会的逻辑,冲击着真正的美,导致艺术的非现实化和同质化。  相似文献   
2.
深刻理解党性原则和创新精神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党报办报活动中提出了"捍卫党的原则"与"决不是简单传声筒"的思想。列宁在关于党的出版物的思考中提出写作事业既是"齿轮和螺丝钉"也可以"自由的写作"。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性原则与创新精神中国化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相继提出并不断阐释了"政治家办报""反对党八股""提倡新文风"、政治立场坚定和全面创新有机统一等思想。这些实践和思想将党性原则和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传统,也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3.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作为一项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的综合文艺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与机会,是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一次成功实践。本文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和而不同”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中国与世界三方面的“和合”与“融通”。其立意、形式、服务的突破和叙述视角、表演主体的转换显示出与以往开幕式的不同,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在发生的时代之变、社会之变、媒介之变必然引发受众接受心理的诸多变化,重视和研究这些变化是媒体发展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面对当下受众接受心理的变化,媒体应该尽力满足受众对事物真相的需求、改进叙事方式的需求、重塑媒介话语的需求、参与传播过程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受众接受心理变化问题,应该充分认识到受众接受心理变化的复杂性,既要讲适应受众心理变化,也要讲责任和担当,防止被市场“绑架”,从“媒介中心主义”堕入无原则的“受众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研究公众心理媒介疏导问题 (一)研究公众心理疏导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建设和谐社会,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文化和谐、心理和谐等维度.  相似文献   
6.
第二媒介时代的主角———电脑以及互联网络为我们这个世界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虚拟实在,促使人们探讨虚拟实在的意义,思考虚拟生存的基本特质。虚拟实在的三重意义包涵技术意义、艺术精神与哲学价值。虚拟实在的二元价值存在反映了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不同方面,分别对应着虚拟实在的三重意义。虚拟实在的三重意义视域和二元价值存在规定了虚拟生存的一些基本特征:虚拟生存是超越时空的、符号化的感官沉浸生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京市600余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徽的识别、理解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会徽跨文化传播也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8.
媒体战是运用信息的战争,其形式随历史不断发展,实质是征服敌方心理。媒体战———信息战———心理战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战争模式,根本特征是运用媒体、信息征服敌人心理。  相似文献   
9.
华夏传播理论蕴含着行胜于言的传播取向、 一诺千金的传播伦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语言理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舆论警示,表现出以人际传播为核心、既重视语言又怀疑语言、聚合中华文化基因等特征.相对于欧美传播理论,华夏传播理论存在着文化根源、价值取向、思维方法、表达方式、适用范围等多个层面的显著差别.华夏传播理论是华夏民族对人类传播规律的深刻领悟,是汉语文化对世界传播理论的独特贡献,是一种明显区别于欧美传播理论的东方范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