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周效柱 《求索》2008,(4):180-182
胡应麟在《诗薮》中倡言以神韵论诗,多侧面展示“神韵”所表征的诗学审美旨趣,已基本形成神韵说的思想,认为诗之神韵宜以格调为基,而格调应以神韵为归,注重于对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的把握,在我国古代神韵理论的发展中,上承庄禅学说之美学精华,中得严羽妙悟理论之精髓,下启王士祯神韵理论之端倪,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政治的民主化、思想文化的宽容和多元化、市场经济和文化工业的影响,导致了审美态度在当代艺术中发生了蜕变,这在审美情感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蜕变主要表现为:在当代艺术中缺乏一种崇高感、悲剧感之类的精神内涵,很少有一种升华了的、理性的情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去距离的情感,表现的情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混淆了艺术和现实的界限,使艺术失去了原有的那种神圣、纯洁的特征。这种蜕变对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心理及美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  相似文献   
3.
胡应麟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其诗学专著《诗薮》是一部体制意义与理论意义兼备的诗学著作,在明代后期诗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人们对《诗薮》的贬抑多于褒奖,尤其以明末清初钱谦益的评价最为典型,对后世的负面影响也最为明显。我们将历代对《诗薮》的诗学研究分为两大时期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