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下,似乎各项工作只有“插到底”,才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窃以为,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实际上,“插到底”往往弊大于利。譬如地师)直属部门召开的会议,动辄通知县(区)及乡镇负责人参加,上级的各种检查评比,动辄下到村委。乡镇干部忙于文来会往,村委干部忙于应付检查,如此“插到底”,工作不见有何起色,倒是基层的干部和群众平添了几许忙乱。社会的管理分出许多层级,假如每一级都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上级又何必要“一杆子插到底”;倘若事事非要“一杆子插到底”,又要下级干什么?超级行事,越祖代疙,打破了正常…  相似文献   
2.
3.
某市居民区自来水管破裂造成断水,居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4O多天后仍未解决,给市委书记写信后,两三天就解决了。这一类现象,屡有所闻,不由得使人想发几句议论。领导批示了,能够马上就办,这种态度当然是对的。但是,同样的问题,群众提出来了,并一而再地请求解决,有关部门却不予重视,这就不对了。有的部门“唯上”气息甚浓,只对上司负责,而不怕得罪群众。只重视领导的批示,而把群众的批评常常当作耳边风。这是缺乏群众观念的表现,也不是真正的对上级负责。我们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就要坚持对上对下的一…  相似文献   
4.
读书苦军令     
俄国作家赫尔岑曾说:“读书,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细细想来,将读书喻为哨兵换岗时的军令,寓意十分深刻.因为军令之比至少蕴含了三层意思:其一,军令如山倒,这是铁的纪律,必须服从,书也是必读不可的,不能强调主客观原因;其二,好书是人类智慧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基层干部善于对上汇报工作,而不善于对下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这也是干群产生隔阂的一个重要原因。少数同志做群众工作时,往往避开难点。疑点。热点问题,兜圈子,绕弯子,群众“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耳边绕”。比如落实“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县区开会大半天,乡镇开会小半天,村委开会说一遍,到了组里农民问组长:“干部开会说什么?’回答说“还是一个‘包’字”。一个“包”字省略了千言万语,群众听了不放心。又比如讲到农业结构调整,什么“调整出思路,调整出效益,调整出产业…·。·”话虽没有大毛病…  相似文献   
6.
有错误的战士还是战士,没有错误的庸人仍然是庸人。在国外,一些成功的大企业家对新聘用的经营人员,规定了这样一条原则:在受聘一年内,允许犯一次“合理错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此人第二年就会被解聘。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相似文献   
8.
报载,元月17日一大早,薄熙来离开大连赴沈阳任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人海、鲜花、横幅、泪水…… 大连出现了万人空巷送熙来的感人场面,被人们称之为“熙来现象”。 近年来,这种感人的场面是很难见到的,“熙来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我沉思良久,想起了清代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中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说的是当官是否得到群众的“公认”,离开这个位子(或调任、或离退休)便知道得一清二楚。此话颇有道理。薄熙来卸任之后,大连市民倾城而出,含泪送别,一片恋惜之声,这就是最好的“公认…  相似文献   
9.
清代继昌《徐素斋杂纪》中,记述了辽东知府杜石坡一段话:“我辈作官当常常想到未作官以前与不作官以后,自律自严,办事不期勤而自勤,俸禄不期薄而自薄。”学者继昌认为:“此数语均可当官场座右铭。”可见,封建士大夫之中的开明者,也是极力主张勤政廉政,提倡为“官”者,多想一想“未作官以前与不作官以后”。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写在〈坟〉后面》中说:“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