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跨文化语用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指语言的跨文化应用。跨文化语用研究包括诸多方面,就跨文化交际的本质而言,话语的得体性应是其最高原则。礼貌原则是跨文化语用的核心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跨文化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这种能力进行有效、得体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必要的认知工具。语言表达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的结果,它们记录了人们的认知过程。而与此同时,语言中的基本要素,如:语素、词语等,也参与了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这些认知功能包括:指称功能、类化功能和区别功能。  相似文献   
3.
周树江 《求索》2008,(6):197-198
名动转类词指名词在句中被兼用或活用作动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现象。它以名词之形行动词之实,体现了语法功能的转换和概念语义的合成。名动转类词的语用标记性使其在言语交际中展示出特定的语用效果。名动转类词的语用效果是一种认知体验,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中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4.
周树江 《求索》2007,(5):194-195
词语的内涵意义是以外延意义为基础形成的,它们来自人们的认知语境,是语用的产物。在研究内涵意义时,人们大多是站在受话人的角度,认为内涵意义是受话人结合认知语境对词语进行认知的结果。本文从发话人角度来观察内涵意义,认为发话人在交际过程中会主动利用词语的这种意义,从而会使它们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